烟雨十里春生,落花轻覆草痕。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仲春与幕春之交,既饱含对故人思与敬,慎终追远,也蕴含其传统的文化与习俗,任重道远。
陌上青青柳色,心中念念故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讲孝道,重亲情,清明扫墓正是表达对先人的思与敬。在外的游子不远万里回到魂牵梦绕的故土,为先人扫墓,寄托心中的哀思,感悟人生价值。这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唤醒心中的家庭记忆,认识先辈,传承家风。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我们要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风好则个人强。纵观历史古今,一些名门望族兴衰成败不过几时,唯有以好家风传家的家族,才会有历史的厚重感。比如“李光地家族”。“家传一首冰壶赋,庭茁千寻玉树枝。”李光地是清朝一代名臣,正身谕后。晚年的他,将时间和精力放在订立家训族规。一则是《家训·谕儿》,一则是《诫家后文》。文中言语铿锵有力,大义凛然,是家风教育箴言,并将其推而广之,广泽后世。
将良好家风传承给子子孙孙,代代相传,无疑是对先人最大的思与敬。好的家风如化雨春风,护着家。追忆先人,传承家风,让后辈在耳濡目染之中,在潜移默化之中,养成好家风。让好家风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这更是责任与担当、价值与使命使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忆往昔,我们无法忘却那些为国奉献与牺牲的前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背后,离不开一个个前人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中华民族的耕耘史上,这样的时代先驱灿若群星,他们在国家富强的时间卷轴上,镌刻了一段段抛头颅洒热血的沉重历史。缅怀前人,振兴国风!让前人的精神与家国情怀得以传承,是对前人与历史的最好祭奠。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身处新时代的我们,须谨记传统,不忘初心。传承家风、振兴国风!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持续提供强大的思想依托,让追思之情化为奋发前进的动力。为国为家,砥砺奋进,接力前行。(白海城系闽南师范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