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中央环保督察移交案件91个,7省市1048人被问责

发布时间:2018-03-29 16:12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刘世昕

    中青在线北京3月29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世昕)2017年4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向北京、上海、湖北、广东、重庆、陕西和甘肃等7省市移交了91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今天7省市同时发布问责清单,1048人被问责,其中省部级领导3人。

    中央环保督察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说,7省市的问责力度前所未有,首次出现了省部级干部因环境问题被问责。

    被问责的3名省部级干部均来自甘肃省,与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相关。

    2014年10月,国务院明确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界址后,甘肃省国土资源部门仍然违规审批和延续采探矿权共14宗。大规模探、采矿活动,造成祁连山地区局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表塌陷。此外,保护区内水电无序过度开发严重,导致水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经调查认定,相关部门违法违规审批矿产资源项目,协调推进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和环境整治工作不力,对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项目查处不力,未能正确履行职责。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中央纪委决定,给予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杨子兴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由中央纪委对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李荣灿(2015年5月至2016年11月担任副省长期间分管国土、环保工作)进行约谈,提出严肃批评,由甘肃省委在省委常委会议上通报,李荣灿在省委常委会议上作出深刻检查;由中央纪委对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罗笑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担任副省长期间分管发改国土工作)进行约谈,提出严肃批评。甘肃省共计有100名干部因祁连山事件被问责。

    这位负责人还介绍说,此次7省市问责,涉及环境保护工作部署推进不力、监督检查不到位等不作为、慢作为问题占比约40%;涉及违规决策、违法审批等乱作为问题占比约30%;涉及不担当、不碰硬,甚至推诿扯皮,导致失职失责问题占比约25%。

    此外,7省市的问责清单各有特点,直指本地突出的环境问题。

    近年来,北京的大气治理力度大,但黑臭水体问题突出,本应在2016年年底治理完成的33条臭水沟,只有8条完成治理,由此有多人被问责。

    大量生活垃圾违规转移、违规处理是中央环保督察组给上海市指出的重要环境问题,在上海市今天提交的问责清单中,有14人被问责,其中副区长两人。

    在湖北省的问责清单中,有近50位干部已经离开原工作岗位,但对之前任期内的环境失责的追责并未止步。其中典型的案例是,湖北省违规大量上马磷化工项目的问题。湖北省经信委及荆门市经信委在审核新瑞丰公司产能置换方案时使用虚假的产能指标,宜昌市经信委越权审批,发改部分违规备案,致使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多位相关责任人已经离开原岗位,但依然被追责。

    广东今年来空气质量大幅改善,珠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空气质量率先达标的地区,但水环境问题却十分突出。广东省今天发布的问责清单中,连江水质长期重度污染、石马河东莞段水质恶化、茅洲河水质严重污染、新兴江新兴县段水质恶化、枫江潮州段水质恶化的相关责任人均被问责。

    中央环保督察曾指出,陕西省渭南市违规出台阻碍环境执法“土政策”问题,在陕西省的问责清单中,渭南市的两位主要负责人被问责,相关职能部门也有4人被问责。

    不作为慢作为也会被问责。在重庆市的问责清单中,就有对重庆市污水处理能力严重滞后的追责。2012年以来,重庆市水务资产公司工作开展不力,导致全市污水处理能力严重滞后,原市政委作为主管部门进行督促,有7名相关责任人被问责。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今天介绍了未来中央环保督察的4大方向,一是围绕打赢蓝天保卫战,开展第一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二是再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三是针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些关键领域,每年组织机动式、点穴式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四是建立中央和省两级督察体系,不断完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杨海琴】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