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党旗引领 航向卓越

螺丝钉精神在闪光——大学生党员冀北电力行廊坊支部

发布时间:2017-08-17 05:08 来源:中青在线 

廊坊队微视频:螺丝钉精神在闪光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煎茶铺供电所熬好“春夏秋冬四碗茶”温暖人心

一个“全能”供电所的自我修养

  他们是光明的使者。乡间小道,高山之巅……他们竖起一座座“灯塔”,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和温暖。

  他们是爱心的天使。精心熬制春夏秋冬四碗茶,温暖的是人心;一把小小理发推,拉近与农民之间的距离。他们爱传万家,用暖心小事服务百姓生活。

  他们是爱国的英雄。一面国旗,挂出的是感情。他们心系祖国,家国情怀在点点滴滴中让人感动。

  走进煎茶铺供电所,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国家一流供电企业”、“国家电网公司文明单位”等诸多殊荣,更能深刻感受到一个“全能”供电所的“自我修养”。

一把小小理发推拉近的是心与心的距离

  在村委会做保洁的马大爷自从老伴离去后,长期没有打理过自己。时间一长,马大爷就变成蓬头垢面的糟老头,远远的都能闻到他身上散发的酸臭味,乡亲们看到都远远地避开。

  煎茶铺共产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张亚飞无数次想帮助这位老人,却无从下手,他担心太直接的方式会刺痛老人的自尊心;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曾经用过的理发推,认为可以用自己的手艺帮马师傅理发。

  第二天一大早,张亚飞找到马师傅毛遂自荐。“咔咔咔”张亚飞理发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马大爷照了照镜子说:“小同志,手艺不错呀。”

  张亚飞给马大爷理发的小故事一下就传开了,没过多久就传到了煎茶铺供电所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杨胜利的耳朵里。在杨胜利看来,理发虽然是一件小事,却实实在在造福着百姓的生活。他认为共产党员服务队有义务为老百姓提供服务。

  “一到冬季,老人们不爱出门,理发就成为一件大事。”杨胜利为几名会理发的队员购买了理发推,为乡亲们义务理发。服务群众要从“头”开始,剪掉的是乡亲的头发,拉近的却是党员和人民的距离;提供的是服务,贴近的心灵。煎茶铺供电所的共产党员服务队用一把小理发推拉近了党员和群众、国家电网和用户的距离。

一面国旗挂出的是感情

  阳光透过窗洒落在书上,杨胜利坐在窗边被书中的情节吸引住,太行山一行11位盲人,他们辗转来到北京,他们啥也不想干,唯一的愿望就是去天安门广场看看升旗。

  对于盲人来说,他们是看不见的又是“看”得见的,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和他们心中的国旗是一样的鲜红。

  “亚妮的《没眼人》中提到:太行山11位盲人,到北京后唯一的心愿就是去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国旗代表国家,悬挂国旗最能营造国庆、家庆、民庆的氛围,是爱国情怀的一种体现。杨胜利建议可以在国庆节为回民村后两间村的乡亲们挂国旗,可以让乡亲们在举国同庆的日子里看到五星红旗。

  2016年9月30日早上,服务队带着近百面国旗前往后两间村,乡亲们看到服务队纷纷跑来一起挂国旗,孩子们也兴高采烈蹦蹦跳跳地追着要挂国旗。

  挂起的一面面国旗形成了乡村的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国庆节一大早乡亲们就看到红红火火的国旗,过节的氛围更加浓厚了。煎茶铺供电所共产党员服务队也为村里的养殖大户刘成祥带来了一件特殊的“礼物”——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刘成祥说:“国家强了,我们的日子才会好啊!明年国庆我还要把它挂起来,有国才有家嘛!”

  挂国旗是一种爱国情感的表达方式,挂出的还有党员和群众的鱼水情,后两间村也因此将羊骨节赠送给服务队作为纪念品,寓意着抓关键走正道。正所谓“党员服务万千户,红旗招展,动人又在家国情怀处”。

  煎茶铺这些普普通通的电力员工,用坚韧的毅力传递着一种大爱,对岗位、对社会的奉献精神正是大学生党员学习的榜样。他们凭着自己热情与勤奋,用心传递着光明,执著地追求和演绎着做电力好人、服务好百姓的精彩人生。

“新服务”满足“多诉求”

  位于河北省霸州市的煎茶铺供电是国家电网的四星级供电所,这个供电所之所以被评为四星级是因为煎茶铺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新服务”满足“多诉求”。

  煎茶铺共产党员服务队根据“工作到位、奉‘茶’入‘胃’、感情够味”的原则为客户精心煎制春、夏、秋、冬四碗“茶”。“茶常香,可回味;水常温,可暖心。”已经成为了煎茶铺共产党员服务队全体成员的共识。

  春季的春灌导致农户用电量增大,煎茶铺供电所共产党员服务队专门为用电量大的果农搭建新的变压器,满足浇灌的需求。

  夏季将夜巡增加到每两周一次,确保持续供电的重要保障。同时,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在恶劣天气之前组织特巡,及时消缺,防止停电事故发生。

  每当服务队员走过田间地头,遇到农民秋收,都会帮助指挥收割机械,防止撞杆事故。为了确保安全秋收,共产党志愿服务队还特意购置了反光贴,贴在田间地头每一根线杆的显著位置,避免夜间收割事故的发生;还开展了“忠”、“孝”为主题的延伸服务。

  冬季他们针对气候变化,开展特巡,以防污闪、防寒、防冻为重点,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和隐患消除,全力保障春节供电。

  四个季度,每个季度服务队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都为群众煎好“茶”。他们根据辖区实际情况,走进工业村、回民村、家族村,到养殖户、农业户、加工户的做法;更是把做特色事、帮特困事、干特殊事作为服务工作的一大重点。

  (西安科技大学 苏畅 华东交通大学 任家兴 中共中央党校 燕翔)

“初心”牵动初心前行

——大学生党员冀北电力行随感

  正值伏天酷暑,热情助推热浪。

  当17名大学生党员,从全国各地来到冀北电力,走进一线的陌生境地,零距离接触那些默默无闻、坚守在岗位的共产党员,听他们述说岁月的华章、人生的年轮;真正体验把工作当事业、把事业当追求、把追求变境界、把境界变信仰的心路历程,见证那一步步坚实的脚印、踏过的艰难困苦、走出的平凡风景。青春的“初心”在汗水中浸泡,在烈日的温暖中萌芽,在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向着前方成长。那些共产党员,触动心灵的窗户,成为熠熠闪光的名字,是矗立在征途的一个个路标。

  在张垣大地,趟进历史的桑干河,走在现实的山间小路上,大学生们知道了当年电灯公司的员工,千里迢迢冲破重重险阻,来到延安为毛主席装电灯;重温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雄履历;感受了总书记在德胜村带给百姓的温馨;聆听了冬奥会的前奏序曲;目睹了“吉祥三宝”为人民服务的那种朴实真诚。

  在看不见的电流里,有不尽的青春力量,有不尽的信念信仰在流淌!一件件“雪都红马甲”,伴着一张张电力人的笑脸,绘成这片大地上最靓丽的风景,成为一个独特品牌!渐渐地一个个“小我”,汇聚成一个“大我”!当一只只右手高举,在党旗下齐声誓言:“我们是党的孩子,我们永远跟党走!”

  在京津腹地廊坊,大学生们穿行在桃林梨园,无人机腾空而起,巡望那一条条“命脉”。每座铁塔、每根线杆、每个站点在他们的心里“定位”。那辆小小的“光明直通车”,奔波在乡间的小路上,走进了百姓的心里,点亮了百姓的心灯。心里想着百姓,就知道努力的方向,就知道自己的分量。这一颗螺丝钉,不差一环一扣,每一颗都拧进了情感,拧进了标准,拧进了信心,拧出了奉献,拧出了精神,拧成了一股心劲儿,拧成了共产党员的崇高!

  “进三村入三户办三事”,为人民群众送上“春夏秋冬四碗茶”,那种淡淡的馨香,沁人心脾回味久长。当“七点茶会”在夕阳的清风里畅怀,诠释着“不停电是最好的服务,不投诉是最好的证明。”节日里,共产党员服务队员把一面面国旗挂在村民的家门口,街头那一片火红,顿时变成了一种境界——爱国!擎起那面镰刀锤头的旗帜,带上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旗帜,举起攥紧的右手,喊出心中的誓言:“我是共产党员!我是螺丝钉!”

  “一次宣誓,终生信仰!”盛夏里,17位大学生党员,走进冀北电力一线,寻找初心,不忘初心,带着初心,永不停步,永远向前!

  (活动总策划、河北省政协委员、唐山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 葛昌秋)

马雄:夜空下的光明守护者

  抄表、收费、抢修……14年来,他穿坏了许多双绝缘胶鞋,登梯爬高不计其数。

  他叫马雄,是国家电网冀北电力公司固安县新兴产业园区供电所的一名普通的农网配电营业工。从电力菜鸟到电专家,马雄费了不少功夫。农电工在供电企业里算是最基层的岗位,马雄每天都需要接触关于电的方方面面。时间长了,十里八村凡是与电沾边的难题,他都能解决。

  “我们就像村里的大夫,必须得是个全科大夫才能胜任。”马雄比喻道,“为了干好农电工这一行,马雄自己买来各种关于电力方面的书籍学习。”

  平时酷爱看书的马雄一看到有用的知识时就用笔记起来,一点一滴积累经验。“不论是上网学习还是向别的师傅虚心请教,只要我能学到的都不放过。有真才实学才能做到干事有底。”马雄憨憨笑道。

  马雄除了是电力方面的“全科大夫”之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共产党员。7月24日,来自全国高校的大学生党员走进马雄家中,在田间地头听基层党员上党课,体验农网配电营业工的日常生活。

  在很多人眼中,农村电工是一个轻松悠闲的职业,铁饭碗、拿高工资。实际上,恰恰相反。“根本不存在节假日和正常下班那么一说,我们上的是24小时、365天工作制。”用马雄自己的话来说,“不管刮风、下雨、下雪,也不论白天黑夜,只要是老百姓家里没电,我们就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去抢修。不管家里多忙,有啥急事都得去。”

  十多年来,马雄就像一颗螺丝钉默默地为身边老百姓带来光明。就像电脑软件的更新换代一样,马雄的服务也有升级换代一说儿。

  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是马雄最开始参加工作时的主要交通工具,蹬着这辆叮当作响的自行车,马雄走遍了辖区内的每家每户。

  没过多久,马雄发现当老百姓遇到用电问题时,很难及时和电工取得联系,一般都是往供电所打电话,供电所再通知管片电工。“一来二去,耽误了不少时间,也影响了老百姓的正常用电。”马雄下定决心要改变这样的现状。

  经过思考,马雄在自己的自行车上插上了一面小红旗,同时印制了一批‘便民卡’,挨家挨户地发。“你别说还真管用,大伙找我方便多了,出了问题也能及时处理。”马雄满脸得意。

  随着管理的村街越来越多,马雄的“坐骑”也由自行车变成了摩托车,摩托车又换成了电动车。无论交通工具怎么变,唯一不变的是在车箱贴上标志。

  为了让老百姓更好地接纳,马雄车上的标语也改为了:苦点累点不算啥,温馨供电送您家。现在,标语已经升级到了第三代:有事您拨我电话,光明携爱送您家。并在显眼的位置留下自己的电话。

  十多年来,马雄的荣誉证书摆满了一整个柜子。其中,一个盛有七颗花生的玻璃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回忆起七颗花生的故事,马雄眼角泛起泪花。村里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大娘因为常年子女不在身边,家中断电,老人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马雄得知这个状况后,立刻动身前往老人家中查看情况。马雄发现是因为电线由于老化等原因,需要从隔壁邻家接根线出来。马雄的举动遭到老太太邻居的强烈反对。马雄通过做思想工作,最终说服了邻里。顶着三伏天的炎热,豆粒大小的汗珠不停地落在地上,最终屋里的电灯照亮了。电灯亮起来的那一刻,老大娘激动地擦着眼泪,将手里面剥的七颗花生硬塞到马雄手中。

  不善表达的马雄总能干出一些大家伙儿起初并不理解,后来让人们由衷感谢的事。马雄用粗糙的双手为大家带来光明,点亮“万家灯火”。现在,“马雄”这个名字成为了整个廊坊电网一张闪亮的名片。

  (浙江传媒学院 彭珊 河北传媒学院 赵亮 华东交通大学 任家兴)

于林:15年足迹遍布廊坊90多个变电站

  于林是一个真实的“凡人”,他不掩饰接受采访前一晚彻夜未眠的紧张,回忆起当工作中遇到他人误解的郁闷,在家人身边迟到早退的遗憾;也不掩饰自己所在的班组获得荣誉的喜悦,接受师傅们指点的感恩,即将作为入党介绍人发展新党员的期待……他曾咽下过酸涩,也尝过甘甜。现在,他正在你身边娓娓道来。我依然想做一个比喻,每一个“凡人”共产党员都像一颗“螺丝钉”,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平凡也不凡。

  “变压器是连续的嗡嗡声、设备区尖端放电像小打火机嘶啦嘶啦、开关柜有共振会哒哒哒地抖,组合式电器是非常安静的。所有的设备通电都有声音,而且它们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说这话的是廊坊供电公司大屯变电站运维三班班长于林,“当他们发闷,调子高低不对,就有问题了”。

  这似乎毫无章法的滋滋噪声,在于林耳中,却是一个配合默契的乐团在演奏。2016年于林所在的新源站112GIS开关正是由于值班员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间断异响,打开才发现有内部放电,及时消除了爆炸隐患和150多万元的设备损失,还获得了廊坊供电公司的“安全事件防范奖励”。

  “没别的办法,我开始也听不出来,待得时间长了就能听出来了,你问我有多长?快20年了。”

辗转过90余座变电站

  整个廊坊地区一共111座变电站,他的足迹遍布其中90多座。如果在地图上将于林所去过变电站全部点亮,足以照亮整个廊坊。

  “去过是去过,但运维过的只有50多座,不能夸大,只是调动的次数比别人多一些。”于林显得有点不好意思,“2000年到了大屯,8月29号我儿子出生了,2001-2005年文安县,2005-2010香河县,2010-2012年固安、永清两县,2013-2014年霸州市,2014年1月再回大屯,人生像一个圆又回来了,而我儿子明年也高考了。”自1998年从电力培训学校毕业后,于林一直在国家电网廊坊供电公司工作。

  “这是我自制的常用资料夹,我调到哪个站我就要在那个站推广。”于林拿着一个手风琴式文件夹介绍道,“第一页是站内介绍,第二页常用电话表,有工区领导的保安的行政的,第三页是防盗应急,第四页是防火应急,连消防车在哪个坡拐弯最方便进厂区都有标注。除了这个夹子,我更想把一种精神传下去,去了哪个站都好像撒下一颗种子。就好像亮剑里李云龙带过的那么多部队,都淌着同一种劲儿。”

三代电力人的接力

  “其实我刚来的时候,别提靠听声音发现设备问题了,什么都不会,一干活头都大了,什么都对不上号。”于林一回忆起刚刚参加工作时候的情景直摇头。

  幸运的是,于林遇到三个“贵人”。于林口中的“贵人”就是他的三个好站长。“崔利民教会了我电力知识,戴长久还指点我为人处世的道理,刘卫国来摆正我的工作态度,他们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地把这些教给我。”于林眼里充满感激。

  “一代代电力人都是这么传下来的。”于林打算鼓励副班长递交入党申请书。“我要做他的入党介绍人,不光要教给他专业技术,教给他做人,还要把咱们共产党人的信仰传递下去。”于林说道。

  “因为基层电站的条件艰苦、环境寂寞,很多年轻人都待不了多久。”面对自己介绍入党的第一位同志,于林的期待很高。“要是他有犯小错误了,我都会严肃地批评他,希望他进步!”

  “我们做变电工作的不容易出大成绩,但对社会来说却很重要。”于林时常提醒自己和其他的员工要认真工作,“如果我们大屯变电站跳了,市区三分之一的用户会瞬间停电。”

  现在,于林的班组一共19个人负责11个变电站。“我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巡视设备和操作(联系检修)。就和海岛当兵的似的,不靠打仗证明自己,但是要一直坚守。”于林肯定地说道。

15年都没有回家过春节的坚守

  “你随时给我打电话,什么时候都行,我24小时开机。”工作近20年的于林有足足15年的春节都是在变电站上度过的,“其实一到晚上我有点紧张怕电话响,一响就得离开孩子了,但是我不得不支着耳朵听,尤其是大的节假日要保电。”

  多年以来,于林心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每当春节时,他这个班长一定会和值班的人一起值班,守在站里。“理论上不是我当班我就可以回家,但工人的想法很简单,你班长都在家了我为什么不回家?你走我也走。”于林想通过自己带头值班,保障好千家万户春节用电安全。

  (中国科学院大学 徐竞然 海南师范大学 吴惠玲 国网廊坊供电公司 马文祚)

-----------------------------------------------------------

微言微语

  很多人只看到了国家电网作为世界五百强企业第二的强大,没有看到基层万千电力螺丝钉默默的付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廊坊供电公司党群示范点建设紧紧围绕党建带团建、共产党员服务队、廉洁从业、企业文化建设、建功建家、创新工作室6个方面,通过全面加强示范点的软、硬环境建设,积极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党群示范点的活动打破了我对党课的刻板印象,创新的党课形式让我们认识易、记忆深。

  ——东华大学 徐嘉彦

  曾经的电力菜鸟,至今仍感激老班长苦口婆心的教导;以前辈自称,把经验全都给了新来的大学生,让他们寒窗苦读有所作为;“五特”铁军领头人,“特别顾大局、特别负责任、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喜欢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工作心得倾囊相赠;穿上工装就是抢修铁军,3天3夜干了7天的活;拿起菜篮就是柔情暖男,喜欢为家人买菜做饭;全国模范军转干部,曾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电力检修工人,总是第一时间赶赴抢修现场。既是电力领军人才,挤时间拿了清华硕士学位;也是领头羊,带领共产党员突击队为电力事业倾心奉献;他就是——杨旭。

——国网廊坊供电公司 王圆圆

【责任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