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 共青团新闻联播
APP下载

世界最牛全自动化码头,中国青年造!

发布时间:2017-06-14 17:42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共青团新闻联播

  主播君的话:

  一个码头,看不到一个人影,集装箱装卸全靠自动化,这个世界最牛的全自动化码头到底是啥样的?又是谁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般的工程?

  他们,把一个“土坑”变成世界最牛

  他们,是振华重工的一群年轻人。

  他们,挑战了一项从未干过的活儿,从单纯的设备提供商,变成一个码头总承包商,码头土建、自动化系统设计、制造、设备装配,全部由振华重工一家完成。

  他们,建造起了这个世界最牛的自动化码头。  

  他们到的时候:

  2013年10月那会儿,青岛港码头只是一个超级大土坑。

  31岁的堆场系统总集成工程师薛浩俊刚到工地时,整个人“有点蒙”。以往,振华重工只负责为已经建造完成的码头装配各种重型机械设备,薛浩俊的工作,就是把各种设备设计、调试妥当,交付给客户。

  但这一次,他变成了“系统总集成工程师”。名头听起来很牛,干的活儿却杂七杂八,挑战极大。

  他们到了之后:

  与薛浩俊一起第一批抵达青岛港码头的,还有一名软件测试主管、一名后勤主管,一名领导。除领导外,其余3个都是青年,且要各自撑起一个领域的“蓝天”。薛浩俊撑起的,是所有与技术相关、与人相关的复杂问题。

  第一批岸桥设备到岸前一周,薛浩俊敏锐地发现,岸桥附近的高压电设备还没有到位。如果没有供电,岸桥上用来装卸集装箱的大就没有办法挪动,无法挪动就只能直直地戳在岸边,各种商船、货船都没有办法靠岸。

  紧急情况下,薛浩俊去找工程队,要求尽快用水泥封盖高压配电坑;再与供电部门联系,请求尽快供电。但施工队可不是一个小小的青年工程师可以“摆平”的,“施工队是一个包工头的,包工头上面还有上家,上家上面还有公司,都不知道包了几层了”。

  那段时间,薛浩俊大把的时间花在了“找人”上面。最终,在多方努力下,实现了及时供电。

  更多的时候,他像一个“监工”。他要反复、多次向施工队说明,几厘米,甚至几毫米的误差都会导致自动化码头无法运行,“在施工队概念里,差个十几厘米、甚至几十厘米,都不是大问题”。

  他们,把码头变成了“黑科技”

  过去的码头:

  “哪儿哪儿都是人”。集装箱卡车需要有人驾驶,岸桥的塔吊需要有人驾驶。按照“老规矩”,一个岸桥上有7个塔吊装卸集装箱,岸桥下至少有50台集卡负责运输集装箱,25个轨道吊车,如果每台设备配备一个人、且不进行轮班的话,至少有82个人日夜不停地进行作业。

  自动化的青岛港码头:

  哪儿哪儿都不需要人。配备了7台远程操控的双小车岸桥,38台全锂电池带顶升功能的自动化导引小车(L-AGV),38台自动化轨道吊车以及1台调箱门固定吊。这样的装备,使得青岛港可以节省70%的人工,并且提升30%的作业效率。

  “

  值得一提的是,AGV设备全部由振华重工的青年团队自主研发。它自带顶升装置,全锂电池技术,还会像扫地机器人一样自己跑到堆场充电。振华重工的AGV团队,除一人外,全部为35岁以下青年,正是这群人,研发出了世界最先进的“无人驾驶”国产AGV车。“程序是固定好的,一艘商船靠岸后,岸桥自动把船上的集装箱装卸到AGV车上,AGV车自己开到指定堆场,把集装箱堆放到指定位置。” AGV设备主管甘茂椿介绍。

  ”

  顺利实现自动化的背后:

  软件系统,是青岛港码头的一张“王牌”。

  软件测试主管李鹏玲的任务,就是用各种可能出现的实际故障,来测试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软件性能。过去两年里,她和她的团队总共设计了五六千个测试方案,各种系统软件测试达到2万次以上。

  即便如此,软件有时也会出故障,而一次故障的代价是,整个青岛港码头“瘫痪”一段时间,操作效率下降,“因为是全部自动化,一个环节出了故障,整个系统就容易停摆”。

  最近一次,AGV小车被一名工作人员切换到人工模式后,忘了“锁臂”,导致后一台AGV小车申请不到有效路径而无法工作。“总有想不到的事儿发生”。直到现在,李鹏玲和她的团队成员还坚守在青岛港码头上,随时进行各项软件测试。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记者:王烨捷

  编辑:陈凤莉

【责任编辑:齐琪】
你可能还喜欢看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