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创新社会治理 坚持生态优先

合肥包河区:“绿色共治”做好巢湖“守门员”

发布时间:2018-12-07 05:49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磊 钱江 李多庆

  初冬时节,合肥塘西河公园仍游人如织,人们不约而同地打听起来,红嘴鸥何时到来?再过一个月,这里将上演千鸟齐飞的壮观景象。

  水清了,鱼虾多了,越来越多的水鸟选择在此过冬,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得益于塘西河生态环境治理的持续推进。

  被视为“长江之肾”的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作为合肥市唯一濒临巢湖的主城区和国家级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区域,包河区无疑扮演着为巢湖“守门”的重要角色——其中,包括塘西河在内的5条巢湖支流,穿合肥城而过,在该区最终汇入巢湖。

  面对环保压力,近年来,合肥市包河区围绕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巢湖的总体要求,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同时以“公益创投”“智慧河长”“大综管”等社会治理创新举措为突破口,提升生态环保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环境整治,为巢湖当好“守门员”。

  “智慧河长”:全天候治水

  治湖先治河,从2013年起,包河区在合肥市率先试点“河长制”,从2017年开始,区、街镇、村居三级河湖长工作体系全面建立。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构建环境保护考核评价体系,把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

  推行“一河一策”后,该区又率先在全市推行“智慧河长”,开展水环境治理网格化和信息化建设,对河道实现全天候监控,统筹抓好沿河沿湖湿地保护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不断改善流域水环境。今年上半年,辖区内十五里河入湖断面水质的氨氮、总磷含量同比下降54%和56%。

  河长巡河不能仅靠一双“铁脚板”,如今十五里河上空会定期出现无人机巡查。“如果把无人机比作天上的‘眼睛’,那么‘智慧河长平台’就是它的‘大脑’。”无人机将发现的问题传到后台 “大脑”,经过大数据分析后,通过手机App“派单”给相应河长处理。据包河区河长办专职副主任李长茹介绍,该区正在以十五里河的支流——许小河为试点,打造“智慧河长平台”。

  目前,包河区在许小河安装了1个水质实时监控点、15个视频监控点。河长凭借手机App可以自动获取附近河流信息,实时描绘巡河路线,及时发现河道“病症”。

  “管到的看不到、看到的管不到,这是过去社区环境治理的痛点。”方兴社区城市管理部部长吴勇分析,过去不同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加上人手不足,造成“九龙治水”的尴尬局面。在“大社区”改革的背景下,从2016年起,方兴社区开始探索“大综管”模式,统一整编辖区内各级、各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为“综管人员”。

  “今天我们的综管人员在巡查时,不管遇到建筑垃圾,还是河流漂浮物……只要看见,都要立即管起来,不会有丝毫推诿。”据吴勇介绍,辖区塘西河、方兴湖等河流内的每个河道排口都设立了二维码标识作为“身份证”,综管队员“7×24”小时巡查、定期扫码上报信息,后方指挥平台进行全程跟踪管理。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塘西河的一处排口现场扫码发现,普通居民也可以及时上报发现的问题,后台会通报后续进展。对此,吴勇表示,“现在居民散步时也会巡河,开始参与河道的监督与治理,扫码举报的线索越来越多。”

  “生态课堂”:治理与引导并重

  如今,位于巢湖北岸的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合肥市民的旅游“热地”。当年这里曾围湖造田,生态一度遭到破坏,后来退耕还林,广植杨树,林地面积已超万亩。2013年12月,正式获评国家森林公园。

  申报中,它创新提出的生态修复和建设理念,最终打动了专家评审,获全票通过,由此开创了国内历史上的“两个第一”:第一次将国家森林公园授予纯人工林;公园从启动建设到申报成功国家森林公园历时最短,只用了17个月。

  该公园是巢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的立体生物构造让这里成为巢湖重要的生态屏障。据三级林长方彪介绍,南淝河的水经过该公园层层净化后,最终汇入巢湖时能达到地表三类水的水质。

  如今,该公园已成为合肥市中小学生研学旅游和环保教育的重要基地。园内280多种植物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系统,为城区学生提供了真实可见的“生态课堂”。

  同样,在巢湖北岸塘西河入湖口处,耸立着一栋覆土式生态建筑。这是合肥塘西河藻水分离港,也是巢湖上首座藻水分离港。“作为国内日处理能力最大的藻水分离港,这里采用最先进的第三代工艺技术,日处理藻水能力3360吨,年处理藻泥能力1万吨。”包河区蓝藻处理办公室主任杨建人介绍说,这些藻泥主要被用来制造生物有机肥。

  公益创投:引领“绿色共治”

  在包河区滨湖明珠社区,当地与社会组织携手打造的“绿色楼栋”“绿色驿站”已成为一大特色项目。不过,合肥市善水环境保护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刘松还记得,刚刚入驻小区时,起步阶段只能做一些环保小实验、手工类的倡导活动。

  从2016年起,这家社会组织申报的“居民参与社区垃圾减量项目”连续两年得到包河区财政部门的支持,作为公益创投项目进行培育。现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该中心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食品安全和水安全检测、废旧资源改造、阳台绿植倡导等活动,将绿色社区理念转变成居民的生活方式,促进社区环保行动持续开展。

  “通过公益创投的形式来培育孵化青年社会组织,可以有效整合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及个人的力量,切实解决环境保护、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项目化的载体,创新社区志愿者工作模式。”该区民政局的一位负责人说。

  公益创投项目不仅唤醒了居民的环保意识,也引领了志愿者工作的发展方向。家住方兴社区的安徽大学学生李传杰时常关注社区的App,“只要平台上发布志愿活动信息,就会约上小伙伴们一起去巡河。”

  “改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我们始终坚持守住‘绿水青山就是留下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胜势’,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巢湖示范区,努力实现城湖共生、人水和谐。”包河区委书记葛锐说。

【编辑:黄易清】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