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李翠萍:痴迷百香果

发布时间:2018-09-18 05:37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毛志成 谢洋

  提起广西桂林市灵川县九屋乡种百香果的李翠萍,乡亲们都觉得她倔。

  2007年,20来岁的李翠萍从桂林量具刃具厂辞职后,回到了九屋乡老家。对于这个年轻的农村姑娘来说,未来的方向还一片迷茫。

  当时,九屋乡来了一家北海的水果加工企业,希望当地农民能为企业提供百香果,并开出了不错的价钱。很快,整个乡村都大面积地种起了百香果。李翠萍也从政府的宣传广告上了解到这种果子是“百果之王”,一年四季都能种,一番思量之后,她用之前养竹鼠赚的钱投入到自家地里尝试着种起了百香果。

  虽然百香果种植被大家纷纷看好,但没过多久问题就出现了。2010年冬天,一场霜冻悄然而至。本来冬天的果子味酸,市场接受度低,只能卖上两三毛钱,而一旦被冻坏,就更加卖不出去。这场天灾后,虽然当地政府也动员过几次,但农民们对百香果种植失去了信心,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大家都纷纷改种起了更受当地市场欢迎的柑橘。

  李翠萍是少有的几个持不同看法的人。她反对“因为表皮皱巴巴、市场暂时遇冷,百香果就没有价值”的观点。看着每到冬天那么多的百香果或者低价卖了或者直接倒掉,李翠萍实在不甘心。在平时运送百香果去加工厂时,她有意无意地问起提高百香果利用率的方法。虽然这家企业做了很久的水果加工,但对于百香果的加工也还在试验之中。一次送果子去企业,正逢广西大学一名农学教授来考察,李翠萍主动结识了这名农业专家,并表露了她想进一步加工百香果的愿望。

  百香果里有非常丰富的纤维,有很高的医用价值,李翠萍听教授介绍了这些之前没有了解过的知识,并在教授的建议下,在村里盖起了加工厂,开始尝试对百香果进行深加工。

  不但没有减少百香果的种植面积,反而盖起了加工厂,李翠萍一时间成了村里的笑料。经过之前几年试种,李翠萍在2010年一口气租了80亩地种百香果。因为这些大胆的举动,丈夫和她的分歧越来越大,由于忍受不了她毫无保留地投入到一件看不到希望的事业中,两人最终选择了分开。那段时间,李翠萍一边独自喂养孩子,一边承担着80亩百香果果园的打理工作。

  “我每天都呆在果园里面,看着叶子一点点的出来,整个人都会高兴起来。”回忆起那段过往,李翠萍说,她花在百香果上的时间,可能比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都多。

  不理解的不只有丈夫,还有很多的乡亲。由于百香果1988年左右才引入中国,种植历史短,对它的开发不足。在专家的指导下,李翠萍在灵川县率先熬制起百香果原浆,但这个举动却在镇里引来了很多的争议。

  因为百香果果皮有着很高的医用价值,然而农户往往会把一些卖相差的尾果当作废品卖了,李翠萍不顾周围人的说辞,两三毛钱一斤大批的将尾果买回来,支起锅来放里面蒸。百香果的气味非常的浓厚,经过蒸煮以后气味就更加扑鼻,一下子就弥漫在加工厂的周围,路过的乡亲看着李翠萍整天围绕着锅炉兜兜转转,村里甚至有传言说她“疯了”。农户们并不知道,由于生产原浆的并不多,李翠萍加工好后销往南宁、海南等地,一吨可以卖到一万元左右。

  果酱的研制给李翠萍带来了很多的利润。她又打起了百香果果皮的主意。

  此前,她经常把果皮喂给自家养的牛和猪吃,但一旦加工的量大了,产生的残渣消耗不了,果皮放久了就会变质过期,李翠萍想,能不能把果皮处理成能长时间存放的饲料呢?虽然百香果有很多纤维,但要做成动物可以吃的饲料,过程并不简单。

  2012年,在广西大学组织的一次百香果研讨会,一个研究饲料的教授给了李翠萍一些指导。没有意识到不同的家畜食用习惯不同,李翠萍只是按照教授给的配方直接发酵,由于猪和牛对蛋白质的需求不同,结果一份饲料,猪吃了觉得“口感太粗”,牛又觉得太稀,李翠萍栽了跟头。

  这个农村姑娘不服气,她觉得自己虽然对畜牧养殖不精通,但是镇子里合作社的养殖户个个都是专家,如果由她提供百香果饲料,然后听取对方的反馈来改进配方,或许就能成功地将果皮开发利用。

  李翠萍的特立独行在当地早就出了名了,她刚提出让大家试试百香果饲料的建议,就遭到了合作社农户拒绝,大家担心李翠萍的试验把他们家的牲畜给吃坏肚子了。吃了闭门羹,李翠萍转头就把自家圈里的猪、牛一头头拉出来,请合作社社员帮忙喂养。

  刚开始时,李翠萍由于没有把控好发酵时间,吃完百香果皮饲料后,牛肚子胀气什么也不愿意吃。经过几轮调整,农户们看这些吃百香果皮饲料慢慢变壮的猪、牛,开始动心了,纷纷向她求购。

  市面上的饲料一般要两三元一斤,李翠萍变废为宝的百香果皮饲料一斤只要两三毛钱,为合作社的农户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借此机会,李翠萍和合作社建立了分工合作的关系,她把加工完百香果原浆的残渣转化成饲料供给合作社,合作社将动物的粪便提供给李翠萍做百香果的肥料。

  “我们考虑做一样东西不是说衡量它能赚多少钱,而是考虑如何让它的价值最大化。”李翠萍表示,如果百香果的果皮能用,就加工果皮,如果果酱能用,就加工果酱,就这样,把本来是倒了浪费掉的几十万斤的百香果加工完后全部卖掉,为农户了赚回了本钱。

  目前,李翠萍的工厂不大,只有一条生产线,但是平均三天就能加工完20吨百香果,李翠萍不觉得自己做出了什么成绩,她觉得离自己的目标还很远很远:她希望周围的农户接受种养一体化的思路,通过再加工让农产品的价值放大最大,在减少浪费的同时,增加收入。

【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 “青年大学习”第八期开课啦
      如何切实落实从严治团要求,快来与伙伴们一起交流分享,青年大学习,我们一直在路上!
    • 浦东28变
      全球金融机构汇聚;自贸区制度创新的试验成果推广到全国,这些都佐证着开放是浦东的基因。
    • VR展厅里的新浦东人
      他们带着执着与梦想,见证浦东的腾飞,陪伴浦东的成长,一起走进展厅,走近“新浦东人”。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