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缓缓站起来,拿起话筒准备提问。台上的主持人向他示意,请先“自报家门”。
“我是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吴常信,我的问题是:这么大的射电望远镜,一旦受到电子病毒的攻击,有什么措施防护,会不会瘫痪?”
说这话的是82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吴常信。而他发问的对象,则是当天学术报告的主讲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
提问者和回答者,都是院士——这一天,院士给院士做“科普”。
5月29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举行全体院士学术报告会。潘建伟、武向平、谭铁牛3位院士和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保罗·纳斯两位外籍院士分别作了学术报告。参加此次院士大会的全体中国科学院院士,都听取了报告。
当天,武向平谈到,当今世界,天文大设备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和重要标志。有着“中国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落成,不仅成就了“我国射电天文设备未来10年的国际霸主”地位,也为我国射电天文学家创造了探索宇宙奥秘、取得原创性发现的绝佳机遇。
武向平说,FAST实现了望远镜极高灵敏度和高精度指向跟踪,将瞄准天体物理最前沿的领域开展研究,如中性氢巡天揭示宇宙演化、发现脉冲星并检验引力理论、搜寻星际分子探索原初恒星和生命起源等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不过,一个名为“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quare Kilometre Array,SKA)来袭,将给FAST带来不少压力——SKA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庞大的天文设备,将开辟人类认识宇宙的又一新纪元。
武向平说,SKA将由包括中国在内的10多个国家的科学与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和建造、联合运行和管理,将是超越国界的全球大科学装置,是人类在21世纪里创造的又一个奇迹。其科学目标也极具突破性——
SKA将以宇宙最丰富的元素氢为信使,精确绘制宇宙最大的三维结构图像,检验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基本属性,有助于驱散笼罩在21世纪自然科学上空的两朵乌云;SKA将发现银河系几乎所有的脉冲星,并有望发现第一个黑洞-脉冲星对,对引力理论作精确的检验;SKA将重建宇宙磁场的结构,探知宇宙磁场的源头;SKA将探寻原始生命的摇篮,并寻找茫茫宇宙深处的知音;SKA也将探寻未知的宇宙,带来全新的科学发现。
武向平说:“这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突破,都将引起自然科学的重大革命。”
我国是SKA的主要成员国之一,武向平说,SKA不仅能给中国在基础科学前沿领域带来丰厚和突破性的回报,也是中国科技发展长远的全球布局。
当天,潘建伟则就“量子世界”做了一番“科普”。他说,利用量子规律,能够使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在他看来,作为量子调控技术的系统性应用,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在内的量子信息技术,可以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技术的瓶颈,成为能源、信息、材料、生命等领域重大技术创新的源泉,为保障国家安全和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核心战略力量。
当然,随着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的解决和实验技术的迅猛发展,量子信息科技已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尤其是量子通信技术已经处于系统集成、工程化和产业化阶段。潘建伟说,国际上传统的科技强国都在积极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和资源,力争在量子信息技术大规模应用方面占据先机。
按照他的说法,通过10~15年的努力,科学家将在量子通信方面,有望构建完整的空地一体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技术体系,实现量子通信网络和经典通信网络的无缝衔接,为形成具有国际引领地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下一代国家信息安全生态系统奠定基础。
潘建伟说,“以量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量子革命也一定会带来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也给了我国一个从经典信息技术时代的跟随者、模仿者转变为未来信息技术引领者的伟大机遇”。
事实上,任何高科技都是一把“双刃剑”,如今大火的人工智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一方面,“天使派”认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取得重大突破,有望引领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军事等领域将产生变革性影响,在制造、交通、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可以造福人类。
但另一方面,“魔鬼派”则认为,人工智能是人类的重大威胁,甚至比核武器还危险。今年2月,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OpenAI 公司等14 家机构还共同发布《人工智能的恶意使用:预测、预防和缓解》报告,提出人工智能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数字安全、物理安全和政治安全等潜在威胁,并给出了一些建议来减少风险。
当天,谭铁牛带来的正是以“人工智能:天使还是魔鬼?”为题的报告,他试着通过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揭示人工智能的真实面貌。
他说,经过60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总体发展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体现是,人工智能在信息感知和机器学习方面进展显著,但是在概念抽象和规划决策方面能力还很薄弱。
“可谓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会计算不会‘算计’、有专才无通才。”谭铁牛说,当前人工智能处于从“不能用”到“可以用”的技术拐点,但是距离“很好用”还有数据、能耗、泛化、可解释性、可靠性、安全性等诸多瓶颈,理论创新和产业应用发展空间巨大。
他还提到,高科技本身没有天使和魔鬼之分,人工智能这把双刃剑是天使还是魔鬼取决于人类自身,“我们应未雨绸缪,形成合力,确保人工智能的正面效应,确保人工智能造福于人类”。
当天,在回答吴常信院士的提问时,武向平坦言道:“(可能会被病毒攻击)这个问题还没有考虑过。”
他说,这是因为SKA望远镜“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纯粹是用来科学研究,其所有的数据也均向成员国共享,并有部分向全世界开放。
末了,武向平还补充一句:“不过您提的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未来)一定会考虑它的防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