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资讯
APP下载

甘肃首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发掘文物195万余件

发布时间:2018-03-31 09:51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马富春 李姝婷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 实习生 李姝婷)3月30日,甘肃省首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发布,经普查认定,甘肃省共有306个国有单位和24个宗教寺庙藏有文物,登录文物共计423444件(套)、实际数量1958351件,其中珍贵文物117470件(套),实际数量251890件,可移动文物和珍贵文物总量分别位居全国第17和第5位,实际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10和第3位。

    据介绍,此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由国务院统一部署,自2012年开始,为期5年,是我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普查范围包括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等各类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旨在建立全国统一的可移动文物名录和藏品信息资源库,并逐步向社会开放,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服务。

    此次普查期间,甘肃以省、市、县三级为单位共成立普查机构101个,抽调普查人员3237名,投入普查经费1609.21万元,共调查国有单位29354家、宗教寺庙220座,打破了条块分割局限,将文物资源从文物系统拓展到各行各业,实现了普查单位的全覆盖。在认定过程中,新发现一批价值较高的文物,如西北民族大学收藏的清鎏金铜佛母、甘肃省档案馆收藏的清北洋天津银号五两银票等,并在甘肃农业大学、武山县洛门镇蓼阳小学等地新认定一批文物,丰富了收藏品类,此外,还将敦煌市馆藏的敦煌文献中的1387件鉴定为珍贵文物,提升了藏品质量。

    甘肃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马玉萍表示,此次普查最大的特色是首次将文物系统以外的国有单位收藏的文物纳入管理视野,依托互联网初步构建大数据平台,统一标准,联网直报,实现了文物数据的全域管理和动态管理。采集了每个收藏单位的27项信息和每件文物的15项基础信息,为每件文物赋予了全国唯一的22位永久数字编码,建立了实物、藏品档案和电子信息一体化的“文物身份证”管理系统,改变了过去各行业各单位文物信息零散孤立、互不相通的局面。

    马玉萍介绍,甘肃省地处西部、历史悠久,属于文物大省,虽然可移动文物总量在全国排名不是很靠前,但珍贵文物占比高,与其他省份相比,甘肃的可移动文物类别涵盖全部35个可移动文物分类标准分类,藏品自旧石器时代延续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代序列完整,没有断代和缺环,还有彩陶、简牍等带有浓厚的西部地域和时代特色的文物。

    据悉,此次普查工作结束后,甘肃省文物行政部门及相关收藏单位将依托普查成果,从建立可移动文物社会服务和信息共享机制、提升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水平、增强可移动文物合理利用三个方面来加大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和研究利用的工作力度。

【责任编辑:李伊涵】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