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团情
APP下载

创业补贴中介高达40%、社保与强积金不能互通

广东政协委员提出让“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卡”打通创业壁垒

发布时间:2018-02-01 04:54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林洁 张夺

    中青在线广州1月3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林洁 见习记者 张夺)10年有效期的回乡证收费达390港元,遗失补办的费用翻1.5倍;通过中介申请创业补贴或者创新补助的中介费可高达申请资金的30%至40%;港澳居民乘坐火车高铁等无法机器取票;内地社保与香港强积金、澳门社会保障基金不能互通和对接;港澳子女不能享受内地义务教育,只能入读私校或者回港澳上学……

    “青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最活跃的力量,但现阶段,港澳青年在内地创业就业仍然存在办理证照手续繁琐、福利落实有障碍、从事行业受限等五大难题。”广东省政协委员、团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省青联主席张志华在广东省“两会”上,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打通壁垒,逐步推动港澳地区青年来粤创业就业的建议》,提出探索推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卡”,打破壁垒,便利港澳青年在粤教育、工作和生活。

    今天,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广东省“两会”期间,如何助推港澳青年融入大湾区建设,特别是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成为热议话题。

    2017年9月,85后香港籍青年杨飞(化名)看准了内地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风口,打算把自己的创业公司落户广东,但却在注册公司时却遇到了麻烦。

    “根据目前的政策,香港人在粤注册的公司属于外资企业。”杨飞抱怨,自己港人的“身份”,使得资产证明、居住证明等材料办理时间都延长了很多,不仅注册公司的时间成本增加了,还让公司无法享受到内地的一些创业政策。“本来1周之内就能办下来的手续,如果我做为公司法人,可能就要花1个多月的时间。”杨飞说。

    这并不是一个“个案”。根据团广东省委、广东省青联于2017年对近300名港澳青年进行的调查发现,各地虽一直在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仍有60%受访者认为在内地居住就业的手续办理过于繁琐。另据统计,2016至2017年两年间,由团广东省委、省青联组织的港澳青年到内地实习见习交流项目参与活动人数超过2000人,而当中真正能够在内地实现创业或就业的不足100人,比例低于5%。

    张志华认为,虽然港澳青年有留在内地创业就业的意愿,但是由于当中存在的制度、文化等壁垒,使得港澳青年在内地创业就业率仍然不高。

    “我建议向不在广东省定居但在粤创业就业并缴纳社保金一年以上的港澳青年发放‘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卡’。”张志华介绍,该卡具备身份证明、金融、公交、工商登记、医保社保等功能,通过一卡通的管理方式使得更多的港澳青年在出入境、子女入学、社会保险、医疗、金融、购房、税收等方面享受内地居民待遇和优惠便利服务。

    同时,探索建立与香港强积金管理局、澳门社会保障基金的合作,出台在粤港澳居民社会福利细则,明确“港澳居民回到港澳工作后,将其在广东缴纳的社保金纳入强积金、澳门社会保障基金征收范围,所产生差额由缴纳人补足”。

    港澳青年在粤创业就业的问题,同样引起了广东省政协委员、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山的关注。“香港学生真的需要到内地来,感受内地的生活,了解内地的发展状况。”霍启山介绍,自2015年起,仅通过粤港两地政府共同实施 “粤港暑期实习计划”,就有超过2000名香港青年在内地实习。

    根据南风窗的调研显示,51%的受访者希望广东能为香港青年提供实习见习岗位,到广东的IT、通信等热门行业的优秀企业就业实习,成为有意愿来粤工作香港青年的普遍诉求。广州市南沙区的“百企千人”计划,则让这种“诉求”落到了实处。

    经过2年的谋划、试点,2017年团广州市南沙区委全面推动港澳青年学生实习“百企千人”工作项目,旨在培养港澳青年学生在南沙及粤港澳大湾区实习与就业的正向意愿,切实拓展他们内地发展空间。2017年,两批近400名来自暨南大学、香港8大院校、澳门大学等内地及港澳高校的大学生,还有即将升入大学的香港“准大学生”已进驻南沙自贸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先后完成了为期1个多月的暑期实习。

    作为首批挂牌“港澳青年学生实习就业基地”的实习单位之一,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是香港科技大学面向内地最重要的科技成果转换平台。“这的确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来自澳门大学的澳门籍大三学生黄维健去年参加了“百企千人”计划,进入研究院实习。黄维健告诉记者,这里不仅工作性质非常契合自己的专业,还可以通过这个“高大上”的平台,认识更多的朋友,增加了毕业后的出路。

    “今年,百家实习单位和超千个实习岗位已经虚位以待。”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百企千人”工作项目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实习单位及岗位的开发筛选工作,预计在今年3月,开始招募港澳大学生和“准大学生”来南沙实习,“接下来我们会逐步扩大实习规模,到2019年香港回归祖国22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全面实现‘百企千人’。

    在开放岗位数量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开放行业限制。记者了解到,目前,港澳居民在政府部门、银行、新闻广播等共计26个行业受到从业限制,港澳与内地对人才资质认证体系不同且互不相通,导致部分专业人才在香港获得的资质得不到内地认同而无法执业。

    针对这个问题,霍启山在提案《一以贯之的态度深化青年交流工作》中建议,在原有基础上,鼓励及开放更多以往属于比较敏感行业的实习职位,如律师事务所、媒体等,并容许香港修读教师专业的大专学生,到广东省重点学校和在某些学科范畴上实习半年至一年,让香港的青年人有机会透过相关行业,接触内地社会,对国家有更深刻的认识。

    “可以探索在大湾区内政府机构的非机要核心岗位设置部分聘任制公务员、事业单位岗位供港澳青年报考。”张志华还建议,在创业上,放宽港澳居民在内地创业的业务范畴及工商限制,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扶持基金”,为来粤创业的港澳青年提供金融支持等。

共青团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