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网评
APP下载

【有言值】查处神神叨叨的“特供”,先铲除滋生特权思想的土壤

发布时间:2017-09-07 16:10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钟的

    你买过“特供”吗?你用过“特供”产品吗?

    国家工商总局等十部门近日印发《严肃查处虚假违法广告维护良好广告市场秩序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要求继续严肃查处含有“特供”“专供”国家机关内容广告。

2012年3月,广州查处一批假冒特供茅台酒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声称产品“特供”某某国家机关的广告甚嚣尘上。香烟和酒类是这类广告所营销的常见商品,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特供”让很多人信奉,相应商品利用这种消费者心理打开市场。

    广告吸引人购买某种商品和服务,在于其传播的信息让人产生信任。“特供”总有一种神秘感,商家正是利用这点神秘感做文章,反正一般人也无法查实一件商品是真的“特供”还是假的“特供”。

    一些“特供”商品广告所推销的其实是假冒伪劣商品。最为典型的例子是白酒,市面上就流行过形形色色的“茅台特供酒”,价格卖得比普通茅台酒更贵。茅台酒厂就多次澄清说,这些“茅台特供酒”都是似是而非的“假茅台”。以“特供”二字诱导消费者花大钱买假酒,这样的广告不查不行!

    然而,公众关心的是究竟有没有真的特供?如果有,特供产品会不会真的质量更好?光打击“特供”名号的广告,不铲除“特供”生成的土壤,隐秘的“特供”市场终究难以遏制。

    从字面意义上看,“特供”只是专门供应的意思,很多大企业、大机关因为对某一件消费品需求量大,因此与生产厂家建立了专门的供货渠道,这不是什么秘密。其实,这些消费品的质量未必与公开市场上流通的有什么不同,区别仅在于多贴个标签罢了。如果把这样的商品叫作特供商品,那么当它流出到市面上的那一刻起,就不再具有“特供”的意义了。消费者花更多的钱买“特供”,买的只是一个标签。

    显然,商家瞅准的消费心理不是对标签的追求,而是某种特权消费。在中央落实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背景下,特权消费早已成为过街老鼠。现在,哪里一曝出特权消费现象,无论当事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都会很快受到查处。没有特权,就不应该有“特供”,自然就不应该有宣扬“特供”的广告。

    “特供”之所以具有神秘感,在于权力运行的不透明。在机关大院工作的人,吃的是什么、喝的是什么,很多人不知道,或者总觉得有自己不知道的。只要权力运行得更透明,“特供”的迷雾自然烟消云散。

    一些商家胆敢在商品上打上“特供”标识,也不排除源于某些机关的默许。因此,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曾发文严禁国家机关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对权力拥有者而言,特权更多地是一种感觉,某个消费品打上“特供”,享用起来就飘飘然。必须坚决戳穿“特供”的真面目,还消费品以本质属性。

    国人早已告别了消费品匮乏的年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是当下消费者更关心的指标。这对于任何商品的要求是一视同仁的,任何市场上流通的商品都不能逾越质量底线。一些打着“特供”旗号的商品给人以更大的安全感,或暴露了国人对质量的焦虑。这需要监管部门和生产者加强质量管理。如果只有“特供”才让人吃得安心、用得放心,这恐怕是失控市场的一种悲哀。

    没有特权,自然就没了“特供”,还有商家会拿“特供”来做广告吗?

    文/王钟的

【责任编辑:产娟娟】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