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 共青团新闻联播
APP下载

和这些年轻人在一起,相信你再不会讨厌开会!

发布时间:2017-12-26 18:21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共青团新闻联播

  主播君的话:

  共青团贵州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闭幕后,7名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青年代表走上主席台,与近600名大会正式代表、列席代表分享自己的奋斗故事。他们都经历了什么?他们是如何一路走来的?

  张凌

  毕节市大方县箐口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张凌,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发展农业产业。他说,考上大学不意味着从此可以跳出农门、远走高飞,而是学习知识、积累本领回到家乡的开始。在箐口村,他带领村民整治乡村环境,使乡亲们的思想从“要我脱贫”转变成“我要脱贫”。

  (向上滑动查看完整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是毕节市大方县箐口村的张凌。

  2006年,我考上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到北京求学,我是我们村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我记得那时候又喜悦和又担忧,为考上重点大学喜悦,但随着入学的时间一天天临近,还没为我凑齐学费的父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让我担忧自己的求学之路是不是已经走到了尽头。至今我还记得,在我临走时,一位60来岁的老奶奶塞给了我10元钱说:“这10块钱虽然不多,但在路上口渴了可以买点水喝。”这简单的语言,却一直温暖和感动着我的心。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考上大学不意味着从此可以跳出农门远走高飞,而是学习知识积累本领回到家乡的开始,我在心里默默的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和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闯出一片天地,竭尽所能帮助家乡改变贫穷落后的困境。

  2015年,我回来了。

  我看到家乡依旧颠簸的路、低矮的房、了无生气的村时,心里感到一阵阵绞痛,我下决心要带领村子发展。在为母校猫场镇箐口小学学弟学妹送去校服、书包、书本等学习用品后,我用脚步反复“把脉”全村10平方公里的土地,我要找到她贫穷落后的“病根”。通过一遍又一遍走访调研,我发现:缺乏发展理念、缺少发展平台、缺乏发展资金、缺少一个领头人是症结的所在。

  找准原因,制定发展计划后,我决定采取“做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帮着大家办”的方法,自己姐弟三人首先投资注册了大方县猫场镇新梦想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多次召开群众会,动员乡亲们以“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的方式,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种植。

  我拿出了毕业后在北京创业挣到的全部家底,带着家乡的贫困乡亲49户187人种起了猕猴桃,如今部分猕猴桃已经成功挂果。在2016年年底时,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合作社又筹资了10余万元,新增18户贫困乡亲80人种植了杨梅、李子、樱桃等2000余亩。看着果树挂果,乡亲们即将甩开贫穷走上致富路,心里无比踏实,梦也特别香甜。

  行百里者半九十。

  距离我们村2018年所有贫困户要稳定脱贫、全村到2020年要与全国一起同步小康的目标,我和乡亲们还有很艰辛的路要走。2017年年初,恰逢村级换届,我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了村主任的竞选,并以高票当选。进入村委会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首先发展集体经济,经过与村支两委商量一致,注册了村集体公司(贵州聚合同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由我担任公司总经理。

  公司马不停蹄整合全村的人力、物力和合作社,组建了工程队、运输队、营销团队、培训讲师队伍等,形成“1+N”模式,也就是1个公司,N个股东,统一由公司管理,统一由公司分配资源,统一由各片区合作社统一实施,乡亲们成为公司股东,参与公司分红,还可以在各个合作社打零工赚点外块,多渠道增加经济的收入。

  同时,为加快产业发展,公司还借助县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40万资金,在火石坡、麻窝、箐口、下寨组组建了4个养蜂场,由公司集中养殖,集中技术培训,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培植蜜源。到目前为止,已经规模养殖中华蜂525箱。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深深明白:乡亲们的脱贫致富,既要有党的好政策,又要有自己的拼搏奋斗。

  我注重培养激发他们发展的内生动力,在空闲之余,我时常组织自己的团队为乡亲们开办夜校,进行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使乡亲们的思想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转变。同时,召开村民大会,讨论通过了村规民约和发展规划等等。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箐口村的路上干净了,房前屋后干净了,家里干净了,发展的欲望高涨了,脱贫攻坚的信心十足了。在2017年5月份全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评比中名列前茅,在5月27日全镇举办的脱贫攻坚大比武中又再次获得第一名。贫穷落后不再是箐口村的代名词,干净整洁,勤劳致富成为了箐口村人们的新形象。走新路、奔小康是我们箐口村乡亲们心中共同的目标,百姓富、生态美是我们箐口村明天的样子。

  欢迎大家到美丽的箐口村做客!谢谢!

  仵芮

  在城市长大的90后女孩仵芮2013年大学毕业后走进六盘水市玉舍镇前进村,带领村民种植蓝莓。“我要带着家乡的贫困户在绿水青山中找到金山银山。”仵芮说,走进村子,看到的是眼前的贫困,也看到了生态资源蕴藏的巨大机会。今年6月,蓝莓第二年挂果,产量达2万斤,产值约为120万元,预计2020年可以实现带领当地农户全面脱贫致富。

  (向上滑动查看完整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青年代表:

  大家好!

  我叫仵芮,贵州六盘水人,生于1991年5月,2013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毕业那年开始,我在六盘水市玉舍镇前进村种植蓝莓。从小在城市里长大,坦率的说,我对农村的了解并不多,小时候的印象中,我的家乡六盘水最出名的是矿产资源,轰隆隆的煤车从马路上驶过,留下黑黑的车辙,和飞舞的煤灰。

  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我发现这座城市的发展思路变了,大家说的最多的是种树、生态保护、三变改革、绿色发展等等新词汇。

  我走进村子,看到的是眼前的贫困,也看到了生态资源蕴藏的巨大机会。当大扶贫、决战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这样的口号落在我这样一个普通的90后大学生身上时,我感受到了一个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我要带着家乡的贫困户在绿水青山中找到金山银山。

  在六盘水团市委、水城团县委的关心支持下,我的六盘水市水城县康盛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公司是一家以大学生创业为主体,种植销售蓝莓鲜果、苗木和其它相关产品,致力于带动周围农民脱贫致富,推动全县及周边农业结构的调整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企业。

  采取“三变”的模式让部分农户用土地、劳力入股参与基地建设,通过部分农户入股参与分红的示范作用,让农民实实在在的看到种植蓝莓的效益。

  去年,我的园区第一年挂果,产量达1万斤,产值约为60万元,我们在附近山头引了两股水源,并建立蓄水池,满足了方圆10里的人畜饮用水问题,实实在在的解决了农户的饮水难的问题。

  我们采用的销售模式主要以入园采摘为主,也带动了周围农家乐的发展,一些农家乐的收入比以前翻了3倍。客户入园采摘,促进了当地农户农业产业的收益有所提升,当地种植的土豆、红薯等农产品不用运输就可以在家门口全部卖光。

  通过统计,我们的企业辐射带动农户78户、236人,贫困户63户、189人,人均纯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2017年6月进行第二年挂果,产量达2万斤,产值约为120万元。预计2020年可以实现带领当地农户全面脱贫致富。

  我们基地产出的蓝莓品质很好,水源来自玉舍饮水保护区,种植过程中杜绝一切农药化肥,坚持绿色有机种植模式,我希望能将原有的工业化种植模式转换为科技化现代化绿色种植模式,让我们的产品更有竞争力,附加值更高。

  有一天,我翻阅我们前进村的贫困户资料,我发现资料的名字里很多都带有“富”、“福”这两个字,富是富裕的富,福是幸福的福,他们是多么希望走向富裕、幸福的生活,我一下子感觉我的命运和他们的命运是一体的,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我们一起加油努力的基础。

  现在,我们又发展了电商模式,全国范围销售,目前已经有了60多人的营销团队,主要以在校及毕业大学生为主,今后表现突出的团队精英将直接参与公司分红,成为公司股东,一起创业。

  目前我们正在铺设六盘水市的水果市场以及扩大电商销售平台,系统化的“一键代发”管理模式能让电商伙伴可以实现“0”基础、“0”门槛就业,从而提高六盘水市电商就业率,明年我们企业将会把门票收入的50%作为企业育苗专项资金,育苗成功后将发放给农户种植,并提供技术,定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种植培训,待他们收成以后,企业再进行鲜果保底回购,统一包装售卖,让农户看得到蓝莓种植的前景,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中来,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接下来的路还长,我希望能够把企业做大做强,带着我们前进村的村民,为早日实现全村全面脱贫致富的目标奋斗下去。

  真诚地邀请大家明年夏天去我们前进村品尝蓝莓,住山间民宿,呼吸带着果香的空气,也帮我们把蓝莓推广到更多的地方。谢谢!

  吴华

  身患白血病的青年吴华在骨髓移植手术后逐渐康复,他希望通过农村电商创业让自己的“第二次生命”更有意义,当地团组织在新浪微博上联系到他,帮助他建起了“互联网+网场”的网络平台,目前,公司营业额已突破1500万元,直接解决78名农村青年与返乡大学生创业,网场的村级服务站带动了50多名农村青年在家创业。“我们要跻身中国青年电商第一阵营。”

  (向上滑动查看完整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团亲:

  大家好!

  很荣幸,在今天这么隆重的会场,给我一个宝贵的发言机会。借此机会,我就从我个人的成长和创业经历,讲几个小故事。

  第一个小故事:我生长在贵州的大山里,由于贫穷跟生活的艰难,小学那会,我就跟妈妈说:我,一定会,走出大山的!初中入团,高中当班上的团支部书记,我得到了锻炼。直到现在,我的高中老师还夸我:组织协调能力不错!

  第二个小故事:2009年,大学毕业我顺利进入到国企,世界500强公司工作。从实习生到公司团委书记,走上了为广大青年服务的共青团岗位,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不断地升职加薪,不断地走向自己的一个又一个小高峰,正准备娶媳妇过上幸福生活的时候,检查意外发现,我得了白血病。就这样,原本应该是一个草根加屌丝逆袭成功的励志故事,却急转直下,变成了一个无比惨痛的人生事故。

  第三个小故事:漫长的寻医治病过程,奇迹出现在2013年新春,集团公司各级团组织组织爱心捐款,有认识的,有的完全不认识。在大家工资普遍还不高的情况下,共募集到爱心善款241836元,我才有资金做了手术。做完造血干细胞移植醒来的我用颤抖的双手这样写道:今天,是我的新生日,活着真好!我的心情好快活;未来,我将把每天当着上帝赐予的礼物,且行且珍惜!努力活得精彩……

  第四个小故事:出院后,回老家休养,看到乡亲们的生活仍然十分艰辛。由于身体不允许劳累,加上欠了几十万的债。我决定选择一条“轻松”的工作,创业——自己当老板,改变自己,改变家乡!只是以前不知道,创业远比想象中的难太多了。

  创业初期,团组织在新浪微博上联系到我,并牵线搭桥,促成了与县政府合作,建设县级电子商务平台。说是电商平台,就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了淘宝的一个特色馆。我们却只有3个人,仅有60平米的小店。还记得当时的团县委书记田启航给我说:慢慢来,能做大的!

  开馆前我跟村民讲,让他们把农产品可放到网上卖,而且还可以卖的很好。他们不相信我,也没人支持我,他们觉得我是在瞎折腾。我却很冷静地告诉他们,没有什么不可能。

  第一步,怎么帮他们把东西卖出去,帮农民赚钱呢?在我们那里有个村,离乡镇很远,山上有质量上乘的野蜂蜜,因为不会宣传不懂包装,农民把野蜂蜜采来之后就走街串巷地叫卖,就算是二三十块钱一斤的价格,也卖不出去,眼看这金疙瘩被当成了废石料,我看到了机遇。

  我直接以五六十元一斤的价格把他们的蜂蜜收来,然后通过包装宣传,利用我的销售渠道,很快将这无人问津的蜂蜜卖到了全国各地。现在这种蜂蜜我在网上销售158一斤,给他们的收购价也提高到了八九十块钱一斤。价格翻了好几倍。现在村民们就靠采蜂蜜卖蜂蜜,纷纷盖起了新房,有的还买了面包车。当然,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帮他们卖荷叶面,卖鸡枞油,几乎是卖一样火一样。自己还被成为黔西南州卖货“小王子”,还得到了州里面表彰的“种、养加销大户”。

  经营一年来,有不少老乡到我的店里,不是来买我的货,而是找我我帮忙在网上买当地买不到的东西。后来我发现这是个商机。

  传统电商无法让农民体验产品,也无法送达,甚至完全忽略了这群不会网购的庞大的农村群体,他们又有很大的购物需求。买进来,又卖出去,将传统交易搬到网上,这就是我提出“互联网+网场”的想法。通过网上赶场,赶网场的方式,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乡亲们天天可以赶场,而且赶全国的场,做全国的买卖。

  团州委就组织了“黔西南州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获得了第一名,获得了5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我的网上赶场,终于可以从想法到落地了!网场总部开业时,团省委闵江涛副书记到安龙为我们加油打气!

  今天,网场已建立了一个服务中心、两个乡镇服务社、55个村级服务站。公司营业额已突破1500万元。网场已直接解决78名农村青年与返乡大学生创业,网场的村级服务站带动了50多名农村青年在家创业就业,与网场合作的企业,已间接带动300人以上就业。网场还在当地已孵化专业服务和配套企业13家。其中营业额过百万元的小微企业7家!

  今天,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贵州青年做的电商已经可以跻身中国青年电商第一阵营!

  未来农村电商的巨头,不会在原来的城市电商巨头中产生,而会从中国专注于县域农村电商的草根中涌现。

  我们一直在努力,谢谢大家!

  赵雪慧

  “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已经在思南县酸汤镇希望童园志愿服务4年的幼教志愿者赵雪慧说,团组织和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帮助贫困山村建设了童园、睡房、活动室,许多留守儿童有了灿烂的微笑和自己的理想,孩子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向上滑动查看完整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是来自思南县酸汤希望童园的赵雪慧,

  四年的时间,能做多少事情呢?若在我20岁的时候告诉我,你将会在大山里待四年,我绝对会笑这是不可能的,可现在回首,发现已经快四年了,时间过得就如流水一般,而我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全都交在了这个大山沟里,交给了一份责任,一份不舍。简陋的环境,恶劣的条件,这些都可以成为我离开的理由,可我还是留了下来。

  我们的希望童园是团省委、青基会发起的公益项目,童园都建在没有幼儿园的偏远山村里。

  我记得第一次看见孩子们的时候,他们躲着,用着好奇的眼光看着我,窃窃私语“这是我们的老师”,可是没有一个孩子上来问我,“你是我们老师吗?”。到了教室,我教孩子们:老师说小朋友们好,你们要说老师好。我站在前面面带微笑说“小朋友们好”,鸦雀无声!跟我预想的完全不一样,满满的尴尬。我自己也楞了,他们不会互动。同样,无论是游戏还是舞蹈,孩子们都显得特别僵硬,有些孩子甚至只会呆呆的看我“表演”。真的是随时都在犯尴尬症。

  那时候,我不了解留守儿童这个群体,觉得就是爸爸妈妈外出,爷爷奶奶在家带孩子,感觉也没多大的问题呀。在城里很多都是爷爷奶奶带嘛,反而比父母还用心呢。慢慢的,我却发现,留守的孩子不喜欢与人沟通,处理问题只会用一些偏激的方法,比如大哭、打滚。还记得有一次,孩子也是这样打滚哭闹,我去抱他的时候,他狠狠的在我手上咬了一口。

  看着孩子们这样,我只有满满的心疼,同样都在一片蓝天下,都是祖国的花朵,凭什么我的花儿就要开的比别人晚?

  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我开始耐心地跟他们沟通,带着他们一起玩游戏,所有我能想到的办法都拿出来试一试,孩子们在渐渐改变着,找回他们本应有的童真。

  有时候我们在打扫卫生,孩子们会主动过来帮忙,虽然不需要,可还是觉得心里暖暖的。有次,有个孩子站在不远处舔着棒棒糖,我就一直看着他,想着今天要不要去他家里。结果孩子也看着我,最后向我走过来,一脸做出了重大决定的表情跟我说“赵老师,你要舔下不嘛”,我哭笑不得。还是很感动孩子在学会分享自己喜爱的东西。其实孩子真的很简单,你对他好,他就会喜欢你,想要跟你分享他的东西和秘密。

  有家长跟我聊天的时候说,父母回来的时候,孩子根本不跟他们亲近,甚至连喊声爸爸妈妈都困难。有些孩子甚至要两三年才见一次父母,对于这个只在电话里听过声音的父母,孩子们太陌生了。我们创建了家长微信群,把孩子们做游戏、舞蹈各种视频发在群里,很多家长对此也是充满了感谢。

  我很高兴地看到孩子们精神世界的大门在漫漫敞开,从开始不知道梦想是什么到现在梦想变得五彩缤纷。团委和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都在为孩子们的成长努力着,虽然不相识,可因为有他们,孩子们的成长环境越来越好,从睡房、到活动室、到各类玩具,孩子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我能做的,就是用孩子们最纯真的笑脸来回馈他们的爱心。

  在希望童园,有许多跟我一样年纪的女孩都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大山里,她们和我一样,虽然没有多余的金钱帮助贫困的人们,但都在用无私的爱心,为孩子们哺育着知识,让山村的下一代更有能力获得幸福的生活,不让他们继承贫穷。

  众人拾柴火焰高,有着一群人的坚守与付出,我相信,贫穷终将成为过去时,全面小康也将很快成为现在时,这段经历也将是我以后最美好的回忆。

  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大山里有花盛开的声音。

  赵梅

  腿部残疾的青年赵梅从沿海地区打工返乡后,创业开办了好帮手拖把加工厂,为了开拓市场,自己带上产品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地推销。“困了累了路边就是家、车上就是床。”赵梅说,创业时遇到过很多次白眼,自己用耐心的沟通和先卖货后付款的方法,得到了一些经销商的认可,市场就这样慢慢地打开了。目前,赵梅的拖把加工厂可以日产各类拖把800把、扫把800把,解决本地就业50人,其中残疾人20人,10人属于精准扶贫户。

  (向上滑动查看完整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来自正安县乐俭乡的赵梅,首先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各位领导给我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下面就将我返乡创业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发言的题目是小拖把做出脱贫大希望。

  我出生于1978年冬天,父母希望我能像寒冬里的腊梅一样坚强,所以给我取名叫赵梅。依稀记得那是我4岁的时候,在崎岖的山路上,我摔伤了,这对于我们这个本就贫寒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由于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我变成了三级残疾。所幸,在父母兄妹的帮助下,我长大了,然而,生活的难题却摆在了我的面前。

  2000年,我怀着致富的梦想,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身去浙江打工,但是在浙江的打工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残疾的右腿让我无法像其他人那样轻松地找到工作,残酷的生活一度将我逼至墙角,最窘迫的时候,我连八毛钱一包的方便面都吃不起。天无绝人之路,在多日的努力之后,我终于找到了一份生产拖把的工作。我很珍惜这份工作,我要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的努力,这样才能弥补我身体上的缺陷带来的不便。久而久之,我热爱上了这份工作,也掌握了生产技术,我生产的拖把也得到了老板的肯定。时间长了,我不甘心一辈子给人家打工,我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主创业!于是,我辞掉了工作,开始走街串巷销售着自己的产品,常常从早上5点钟忙到晚上2点钟。在创业初期,为了节约成本,我学会了开三轮车和四轮车,在大街小巷销售着自己的产品。

  皇天不负有心人,我和我的工人们生产的拖把很受欢迎,有一次,一个外国人就给了我一个大订单,每个月两万把拖把!由于我没有足够生产两万把拖把的厂房和资金,我只有与这个机会失之交臂。痛失订单,我开始审视自己公司的不足,我想壮大我的公司,不想再错过任何一个订单了。握着这些年积攒下来的积蓄,我开始寻找合适的厂房,可大城市让人望而生畏的租金,让我打起了退堂鼓。

  “为什么不回家乡创业呢?”朋友的一句提醒,让我顿然醒悟,的确,家乡近几年的发展迅速,有了适合发展的平台,政府还对返乡创业有扶持,为什么不回家乡创业呢?

  2013年8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政府的帮助,我返回家乡乐俭镇所在地建起了“好帮手拖把加工厂”,一切从零开始。由于拖把加工利润低,为了开拓市场,只能自己开车带上产品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地去推销,困了累了路边就是家、车上就是床。也遇到过很多次白眼,我用耐心的沟通和先卖货后付款的方法,终于得到了一些经销商的认可。就这样,市场慢慢的打开了,自己也越做越有信心,我的梦想也渐渐地在变成现实。

  2016年4月,在大家的帮助支持下,我的拖把厂搬到了经开区并更名为“好能手日用品商贸有限公司”。扩大了厂区规模,并解决本地就业50人,其中残疾人20人,10人属于精准扶贫户。在经开区的标准厂房,我们“好能手”拖把公司可以日产各类拖把800把,扫把800把。在拖把厂的生产销售理顺后,我还想带动家乡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流转了四十户农户的200多亩土地,种樱桃和核桃。2015年,抓住乡里调整农业结构的时机,在水果基地空白处种了白椒。

  在我的厂里,40%的都是残疾人,80%的都是妇女。开这个厂的目的,除了让自己创业能挣点钱,关键的还是让更多的妇女同胞和残疾人朋友能通过就业,获得尊严,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除了提供就业岗位,教会劳动技能,我还要对一些因残疾而自卑、自闭的人提供心理帮助。通过和大家一起劳动也好、聊天也好,在同一群体里感受到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各位领导,社会各界的朋友们!都说青年是先锋,我这个身负残疾的先锋,从大山深处一路走来,在任何困难的时候都没有停下脚步,希望大家能继续关心、支持我们好能手公司,我们一起致富奔小康。

  谢谢大家!

  檀峰

  晴隆县三宝乡青年脱贫攻坚夜校校长檀峰说,今年8月29日晚,三宝乡夜校正式开班了,夜校秉承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理念,因地制宜,将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与夜校相融合,向群众宣讲十九大报告精神,传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开班以来,共授课16次,学员480人次,主要课程为“养殖技能培训”、“ 普通话培训”、“ 农村电商培训”和“食用菌技术”。

  (向上滑动查看完整发言)

  尊敬的刘晓凯部长、各位领导、团青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共青团晴隆县委书记、晴隆县三宝青年脱贫攻坚夜校校长檀峰。根据会议要求,现我就晴隆县三宝青年脱贫攻坚夜校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精心筹备夜校

  我县三宝彝族乡三宝村作为全省第一批建设“青年夜校”示范点,我接到任务后,立即向县委书记汇报,成立了晴隆县青年脱贫攻坚夜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团县委。同时成立以我为校长,三宝乡包三宝村副乡长、组织委员为副校长的夜校领导班子,并针对三宝村的实际情况,我在三宝村设立“青年志愿者服务站”,明确赵元、吴庆波、邓瑞凯三名大学生志愿者驻三宝彝族乡专项负责夜校工作,对三宝村进行摸底调查、课程调度、资料收集、建档立卡,让村民学习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自己想学的技术技能。

  我们特别聘请了两名双语教师,一名是已退休的原三宝彝族乡乡长柳开明,一名是县六中教师文定国。同时,夜校整合了教师资源,建立了资源共享机制,由县委党校、县职教中心、县工科局、县农业局、县人社局、县扶贫办、县民宗局等部门结合自身优势免费调派或邀请专业教师加入夜校,为村民进行“订单式”的就业技能培训。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夜校一是设立图书借阅室,将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精髓文化及国学知识上墙,并标注拼音;二是建立健全夜校管理办法、培训制度等制度机制;三是设立学习园地,将夜校开展情况和学员学习成果等内容进行展示;四是在村内人员聚集区、交通要道张贴青年夜校文化标语,全方位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二、用心办好每一节课

  团县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对三宝村所有村民进行入户走访调研,本着“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深入田间、村民院坝、村民聚居区等,宣讲党和国家对脱贫攻坚的政策扶持和脱贫致富的知识信息,倾听村民的声音,了解村民所求所需,为夜校授课内容提供基础信息。同时邀请医护人员到夜校为村民义诊,并将国家的惠民政策印制在手提袋和围裙上,发放给村民,切实融入当地彝族群众,深入推介青年脱贫夜校。

  根据志愿者走访调研的情况,原三宝彝族乡乡长柳开明老师为学员上了主题为“弘扬三宝村民族文化,做脱贫致富三宝人”的第一课,学员热情高涨,致富信心倍增;兴义师院的教师与学员们共同探讨了“普通话和礼仪”;农业专家实地为村养牛合作社进行防疫和养殖培训;电商讲师为大家讲解如何网购、如何网销。

  为了满足三宝村村支书陇忠云等部分村民想发展食用菌产业的需求,我及时向省青年创业就业中心汇报,邀请创业导师杨波、郭振到夜校为他们培训食用菌产业发展和栽培技术,同时还有水稻绿色防控、养鸡技术等相关培训。

  三宝彝族乡有一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妹戚托”舞蹈,有“东方踢踏舞”之称,为发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夜校将彝族民族民间文化与夜校教学有机融和起来。在开班第一堂课后,将“教室‘搬到’第二课堂”——彝族民族文化广场,隆重举行了三宝青年脱贫夜校暨彝族火把节狂欢夜,同当地村民载歌载舞,拉近了“夜校”与彝族同胞之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让彝族同胞在欢快的氛围中对夜校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同时也获得了村民的欢迎、认可以及好评。

  夜校自开班以来,总共举办了16节课,学员489人次。尤其是10月18日,三宝村群众在夜校教室集中观看党的十九大开幕直播,柳开明老师对大会用彝语进行同步讲解,让老百姓对国家的政策有了更深的认识。尤其是当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时候,老百姓尤为激动,自发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夜校的成功举办,获得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夜校学员三宝村村民杜明玉说:“在我们村开办青年夜校,组织老师来讲课,让我们学会了很多以前都不了解的知识,例如电子商务、网购,以前都没听说过。还有十九大的宣讲,很多我们看电视时理解不了的政策,都可以在这里进行学习”。

  我感觉,青年夜校的举办,是共青团组织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是村民期盼已久、渴望寻求的,更是在脱贫攻坚中为村民脱贫致富插上了有形的“翅膀”。看着夜校课程结束后学员们的笑容,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最后,感谢各位领导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我们定将继续牢记使命,感恩奋进,砥砺前行,把青年夜校办成群众自己的夜校,为助力脱贫攻坚奉献青春力量。

  安文忠

  2015年7月毕业于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的安文忠,是六盘水市水城县青林乡的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青林乡是六盘水市贫困程度最深的乡镇之一,那里土地贫瘠,村民起早贪黑种植玉米一亩地一年收成连玉米杆算在一起才一吨多一点点,养一只羊都不够。

  学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安文忠在当地推广种植牧草发展养殖业,村民从不解,到接受,安文忠付出了不少努力,发展项目的过程中安文忠也经历过不少艰辛。但看着村民正一点一点摆脱贫困,他觉得很欣慰。

  (向上滑动查看完整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我叫安文忠,2015年7月毕业于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同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于六盘水市水城县青林乡人民政府。

  伴随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旋律,我来到了青林乡这块陌生的土地,青林乡是六盘水市贫困程度最深的乡镇之一,主道路不畅通,乡里一年四季不赶集,没有一家餐馆,没有一家银行,没有一家网络移动营业厅,买个面包和馒头都要到另外的一乡镇。

  我用的手机一进村就没有信号,出乡的路一天只有两趟客运车辆,错过时间就只能够徒步行走到3公里外的岔道口坐车,我服务的前三个月只用了105元钱,除了能够在周围的小商铺买点肥皂、洗衣粉外,再也没有其他花钱的地方。上学时候为每个月生活费不够花苦恼,到青林乡,感受到了即使有钱也没地方花的苦恼。

  我是学农业的,无聊之际我就到田间地头走走,看看玉米庄家,也和当地的村名闲聊起来:乡里的村民说,这里土地贫瘠,乡里起早贪黑种植玉米一亩地一年收成连玉米杆算在一起才一吨多一点点,养一只羊都不够。因为穷,很多村民40多岁了还找不到对象,孩子们上学去时天不亮,回来月亮挂在天上。

  但是这里的乡亲们却非常淳朴,我和青林乡二寨村的村支书去老乡家时,老乡听说我是志愿者,来服务的,一个劲的把我往他家里拽,还把正在下蛋期间的母鸡杀了款待我,村支书也激烈的告诉我:以前他们乡也来过大学生,但是因为环境艰苦,没有多久就走了,你能够留下来真的不容易。听到这里我真的感动了,从老乡们的话语中,老乡的热情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乡里对大学生的渴望,吃完那顿饭,我做了这辈子最光荣和最自豪的决定:留下来。

  在大学期间我学的是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乡领导根据我的专长把我分配到了乡农业服务中心工作,这对我而言能学有所用。到青林乡两个多月的时间,我走访了全乡四个村,海拔从1450米到2096米,我结合自己专业知识,我给乡领导汇报种植牧草发展养殖业脱贫的想法,随后做了详细的调研报告和数据分析,领导同意了。

  但在项目推广中,老乡不干了,老乡们对我说:一年种包谷都吃不饱,你改种草,又不能当饭吃,发展什么养殖业呀?

  我和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在网上找来培训资料和视频,把老乡们组织在一起给他们培训,给他们看视频。人家环境比我们恶劣,土地比我们贫瘠都能够通过种草养殖脱贫致富,为什么我们不能够种呢?

  视频中农户脱贫之后住上了新房,买上了新车,娶上了媳妇的镜头打动了老乡们,老乡们同意种植牧草了。4个月以后,第一批牧草成功的收割了,每收割一次有两吨多的牧草,一年收割6次,每吨600元,平均一亩地一年有7000多元的经济收入,而且牧草种植可以多季多收,不怕冰雹等自然灾害,冬季不收割时还可以放牧。巨大的对比,让老乡们看到了实惠,现在全乡种植牧草8000多亩,极大的改善了老乡们的生活物质,以前最爱喝酒的老乡也学会放下酒瓶,跟着大家到田间地块挖地种草,有的老乡还购买了拖拉机和农用车等机械。

  草有了,但老乡们依然没有脱贫,我心里还很着急,开始和老乡们一起研究怎么养牛。2016年1月到10月,8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和养殖场的老乡们一起同吃同住饲养肉牛,教农户怎么去养殖,遇到突然事故要怎么处理,肉牛病了要怎么使用兽药,怎么打针,每到春、秋防时教农户怎么对肉牛进行采血,怎么进行预防工作,不同品种肉牛要怎么饲养,要怎么引种,引种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

  这8个月的时间里,我穿破了三条牛仔裤,三双解放鞋,有时遇到下雪结冰,水管冻住,我就只能动员农户和我一起去水池挑水喂牛,51头牛,一头牛喝一桶水,就要挑25挑水左右,有时气候不好一挑就是几天。

  每逢遇到母牛产崽,再加上天气不好遇到冰雪天气,那么有时一整晚都得不到休息,要起火,慢慢地把小牛崽烤暖和,不让它受冻直到小牛崽能够站立走到母牛身边吃奶为止。

  看着牛一批一批长大,看到养殖户笑脸渐渐多了,我心底就会有一股热流升起,我感觉我做的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都是值得的。

  现在,我们青林乡还在发展核桃、刺梨、猕猴桃、红香蒜种植,还养了努比亚羊,每一点进步都是脱贫路上的希望。

  做志愿者,工作虽然很苦,但我却乐在其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服务的精神,也是我选择这条道路的初心。

  如今,青林乡的主道路通了,老乡们住上舒适的房子了,能够有多余的钱购买农用车了,脱贫奔小康有了更多的盼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中去。

  谢谢大家!

    来源:

  中青在线

  记者:白皓

  编辑:陈凤莉

  

【责任编辑:于璧嘉】
你可能还喜欢看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