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新闻频道>>中国青年报新闻
2020
04/02
05:26

于莹莹:以模拟提案为媒,为青年参与乡村治理献良策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扫一扫 看视频

  乡村振兴需要青年、年轻人不愿回到农村、想进村“两委”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却选不上……作为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齐贤街道办事处干部,于莹莹发现,这些问题是当前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中不可避免的难题。

  2019年,以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为契机,她和4名年轻同事一起做了不少调研。

  结果显示,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齐贤街道119名村“两委”干部中,80后村干部仅11人,占比9.2%,85后低至4人,仅占比3%。

  为充分了解当前青年在乡村治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诉求,于莹莹邀请街道20多名年轻干部面对面座谈。

  一名村干部在座谈中向她吐露心声,自己既负责村里的党务、出纳、妇联工作,还要在周末投入很大精力到本村乡村旅游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中,基本上每个周末都在加班,妥妥的“5+2,白+黑”。

  还有一名90后青年表示,在日常工作中,大到征地拆迁、信访维稳,小到村民办理医保、修建房屋等各项工作都必须全力以赴,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都很大。

  也有很多人在座谈中向于莹莹“吐槽”,日常工作中,大量时间要应付上级各类考核、督察、会议、调研等,而走访村民、了解村情、排解民忧这些工作被挤占,“多为老百姓办点实事”往往力不从心。

  “年轻人认为村干部岗位看着太辛苦、缺少获得感,想干又选不上。”于莹莹解释,即使对于愿意担任村干部的青年来讲,在村级组织换届过程中,村民对参选年轻人“不认识、不了解、不愿选”的“三不”问题成为最大的“绊脚石”。“乡村是一个熟人社会,不少青年发现年轻人很难被选上,因此就打消了当村干部的念头。”

  优秀青年在乡村基层治理中参与度不高、不断流出已成为影响基层治理成效、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瓶颈。

  面对这些问题,于莹莹和小伙伴们都感到焦虑,却又没有合适的渠道去反映。得知2019年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的讯息后,大家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表达机会。

  为了把调研搞得更扎实、形成建设性意见,在调研过程中,于莹莹邀请了一名担任村“两委”干部的青年,和一名工作表现优秀但还未入选村“两委”的青年,一起开展工作。他们与区里综合部门的同事一起探讨其他地区是否也存在类似问题,还请来绍兴市委党校的杨宏翔老师担任指导老师。

  尽管工作比较繁忙,他们还是前后花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与街道干部、村干部沟通交流,请教相关专家,电话访谈在外优秀青年,并与返乡团员青年畅聊,找寻问题并打磨建议。

  针对大家的反馈和实际存在的问题,团队从“制度激励,突破入职难”“长效培养,化解留不住”“情感召唤,提振使命感”三个方面给出建议。

  “从制度保障和政策激励层面鼓励优秀青年回归乡村治理很有必要。”于莹莹解释,针对年轻人在村里“没有根基”“人头不熟”,村民对参选年轻人“不认识、不了解、不愿选”的“三不”问题,如果能够从制度层面对年轻人给予一定支持,比如规定村“两委”至少有一名35岁以下成员,对优秀青年投身乡村治理会有积极的影响。

  不少本地考出去的大学生,毕业后更愿意选择到杭州、上海等城市发展,即便回到当地,也会选择到城区单位工作,有些青年即使到了乡村工作岗位也干不长久。

  怎么留住这些青年人才?于莹莹在模拟提案中提到,要关注青年需求,构建青年村干部的成长蓝图。“不但要有集中培训、‘传帮带’,日常的竞赛、嘉奖,还要让待遇跟上来,保障青年生活需要,为村干部缴纳社保,适当鼓励青年村干部发展副业,为其长期扎根农村工作提供可能。”

  除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团队还认为,日常对青年开展热爱家乡、奉献家乡、建设家乡的使命感教育也不可或缺。同时,对于新任村干部的心理调试也要随时跟上。

  于莹莹坦言,当团队将给出的建议反馈给青年村干部时,引起很大的反响,大家都很赞成,这让她当时觉得,“做这个模拟提案还蛮有意义的”。

  让于莹莹和团队成员既意外又欣喜的是,在大家努力下形成的这份《关于鼓励优秀青年进入村干部队伍的建议》,最终获评“最佳模拟政协提案”。

  “查公示结果那天,打开链接时手在发抖,很紧张。”于莹莹说,作为最基层的工作人员,大家所反映的问题能够一步步传达上去,并且得到认可,说明活动本身是很公平、公开的,同时也为基层青年发声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责任编辑:田文生 王国强    流程编辑:侯歆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