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专家:发展数字经济不要做表面文章

发布时间:2018-10-29 10:41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李新玲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新玲

  “我们要满腔热情拥抱驱动数字经济的新技术,但是不要做表面文章,扎扎实实地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融入我们的实体经济,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2018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18)10月25-27日在杭州举行,中国工程院李国杰院士在题为“发展数字经济值得深思的几个问题”演讲中,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观点,他特别提醒,发展数字经济要排除两方面的干扰,一方面是对人工智能这样的新一代技术墨守成规,错失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是不顾国情,盲目冒进,对新技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CNCC2018的主题为“大数据推动数字经济”,在三天的时间内,业内人士对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系统、人工智能、新型计算模式、区块链、大数据与数字经济等方面的前沿热点及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进行了研讨,分享成果,共同寻找发展对策,同时也探讨了数字经济时代所面临的信息技术问题和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陈纯教授分析,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的生产要素,而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又推动了物联网迅速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实现了互联互通,导致数据呈爆发式增长,数据将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他认为,大数据推动了数字经济,数字经济也成为推动经济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增长的强大的驱动力量,成为世界公认新业态和新动能。

  不过,李国杰提供了一组数据,显示数字经济的规模还远未达到预期。2017年我们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的收入是18万亿元,大数据相关的产业收入4700亿元,而我们的发展规划是2020年达到一万亿。其中,2017年大数据的核心产业收入是234亿,人工智能的相关收入大约是200亿人民币左右。

  “230亿是什么概念呢?2017年,我国面膜的产业236亿,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当于面膜产业的规模。大数据的核心产业的收入如此之小,只有整个信息产业的千分之一左右。“当然,李国杰认为上述数据只是统计数字的单方面体现,大数据是数字经济很关键的生产要素,它的作用是使得经济活动朝着更加高的效率、更加高质量、更加可持续、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我们人口红利消失,资本回报也在下降,转向创新驱动就要转向全要素的生产驱动。

  李国杰再次提醒,我们不能低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战略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对人工智能大数据有过高的期望,有超出不切实际的期望,要落地生根,要务实再务实。

  对于李国杰提出的“转向全要素生产驱动”的观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孙祁祥教授非常赞同。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2017全球中国信息社会报告指出,全球126个样本国家中的57个国家,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到2020年我国将整体进入信息社会的初级阶段。

  “知识赋能的信息技术,大大缓解了因信息不对称、不完全造成的市场失灵。因为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各种因素的限制,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效应。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迅速地分析整合供需双方的海量信息,由此大大提升了全社资源配置的能力和效率,满足了多样化。”孙祈祥认为,知识赋能的信息技术成为规模经济的重要前提。

  她强调,不能就经济谈经济,就技术谈技术,这个社会需要我们各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共同努力,通过建立和完善制度,使贤任与技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认为现在各个行业通过互联网获得了大量数据,但是如果只是单纯通过技术获得数据,不了解社会,不了解生态,不了解行业,就不能理解大数据对社会的价值,不理解社会的规则对大数据的约束,以及商业模式和数据之间的关系,还有数据和机器要解决方案的之间的关联。

  他以医疗消费数据为例,认为只有整体社保数据才是有价值的,因为医院为了赢利有可能开大处方大检查,这样的数据没有价值。只研究获取数据的技术,这样的研究是苍白的。大数据只有在开放、融合、创造中才能拥有价值。

经济部编辑
【编辑:郭艳丽】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