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找到青春最美的绽放姿态

发布时间:2018-08-20 05:31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杜沂蒙

  在唐古拉山脉海拔4534米的高山上,屹立着全球海拔最高的探空站沱沱河气象站。这里年平均大风日数172天,空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60%左右。正是在这样的地方,一群85后、90后青年“飞”上山巅,成为“云端的天眼”。他们用青春的坚守,为各级天气预报部门、民航部门和青藏铁路提供气象资料和气象情报。

  沱沱河气象站每天监测到的数据都会第一时间传输到中国气象局,再与全世界气象部门进行交换,这些数据代表着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地区的大气运行和气候状况,对研究整个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都有重要价值。每天早晚的7点15分至20分59秒,这是全球统一的高空探测时间,逾期就是迟测,意味着沱沱河气象站当天在全球交换的资料中将是空白。

  在这个“雄鹰都飞不过去”的高山之巅,一天有“四季”,但对于这群年轻的探空者而言,一天只有两班——早班和晚班。无论九级烈风还是雨雪天晴,探空气球总会照常升起。从1956年建站开始,一批批气象人从云之端传回了一组组珍贵的气象数据,为各级天气预报部门、民航部门和青藏铁路提供气象资料和情报。

  沱沱河气象站站长王烈福,23岁起就在这里驻守,至今已经整整8年。为了准时、准确地提供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地区的大气运行和气候状况,王烈福每天一定会身体力行,提前坐在雷达监控前,操控着每一次的气象监测,不允许有一秒逾期。

  1987年出生的王烈福,在站里待得时间最长,也是最年长的气象人。8年前,他刚到沱沱河气象站工作时,就成功地把一同入职的女同事变成了自己的妻子。两人从相识相恋到结婚生子都没离开沱沱河。

  唐古拉山镇区域内不到2000人,绝大部分人都已经“下山”居住,只有气象人选择了逆行。在这样的特殊工作环境中,气象站的工作人员和家人都聚少离多,去年一年,王烈福总共只休了23天假,连4岁的儿子见到自己都有些陌生。一个月前,王烈福的妻子和儿子双双被检查出患有心脏病。妻子只能借调到格尔木市气象局上班。

  气象站里的14名员工,都是85后、90后。黝黑皴裂的皮肤、发紫的嘴唇,受日照和大风影响,这里的年轻人看起来普遍要比同龄人“成熟”许多。

  沱沱河缺水、缺氧、还缺新鲜蔬菜,菜源都是来自450公里之遥的格尔木市,只要青藏线上堵车,整个沱沱河便会陷入“菜荒”。一有货车抵达,镇上的商户就会第一时间投入“抢菜”行动。

  即使这样,在王烈福的带领下,大家依然在国家一类艰苦台站默默坚守。在这些气象人看来,再艰苦的地方,都得有人坚守,保护大自然的责任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能缺席。

  乌云密布,九级风席卷乌云朝沱沱河气象站袭来。站长王烈福紧盯着雷达监控,随时准备下达继续探空作业的指令……

  日前,由芒果TV和湖南都市频道、人民日报客户端联袂出品,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求是网特别指导的新时代季播主旋律大片《我爱你,中国》第二季“美丽中国守护者”篇,将镜头聚焦到包括王烈福在内的7位在极端环境中工作的环保人,全景展现他们的动人事迹。

  在南海海底培植“珊瑚森林”的“珊瑚妈妈”黄晖,在云南的原始森林中守护滇金丝猴的“猴爸爸”龙勇诚,塞罕坝望海楼瞭望员“云端夫妻”刘军、齐淑艳夫妇,可可西里“净土卫士”布周,于黄河之上搏浪的“水文侦察兵”田双印……第二季节目的开播,再次掀起了大家对奋战在环保战线上的英雄们的深深敬意。那些大家知之不深甚至闻所未闻的职业工种也纷纷进入大众视野,他们日复一日为环保事业献身的故事力透纸背、深入人心。

【编辑:黄易清】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