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2018年“海外学子华夏行”活动四川行:

北上广之外也有人才高地

发布时间:2018-08-08 05:36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杜沂蒙 张清霞

  在成都,了解天府软件园、调研科学城规划馆、交流人才引进政策……全匈牙利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郭新华感慨,四川和自己想象中有些不一样。

  2018年“海外学子华夏行”活动,3天在四川的科技创新主题参访,让他对四川的发展和人才引进政策有了很大的改观。“可以感受到四川特别有包容性,向各类人才张开怀抱,甚至连海外人才拿到中国‘绿卡’就可以免费乘坐公交地铁这样的细节都有在人才引进政策中涉及。”郭新华觉得,这样的考虑既全面又暖心。

  “借助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优质高校资源,四川在发展科技创新和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中稳步推进。” 葡萄牙里斯本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史浩曾在电子科技大学学习生活了7年,那时学校的众创空间还没建成,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要想落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近几年,学校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和行业发展趋势,专门打造西部地区最具特色的新型高科技孵化平台,成为支持师生“产学研一体化”的转化平台,对此,史浩很看好。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副主席吕铭注意到,位于绵阳市的中国科技城创新中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一系列服务支持。特别让他感兴趣的是,在企业孵化+孵化加速器区域,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公共会议室、商务用车、科技查询,创新中心还可以为创业者提供大型仪器使用等共享平台。

  在成都市郫都区“创客天堂”菁蓉镇,新加坡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副主席金茹依惊讶于这里对青年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她认为,“这对海外创新创业者而言是良好的时机,充满可能性。”

  “四川在推进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在传统科技基础上注重挖掘潜力,引进优势资源,打造宜业宜居的环境,与北上广等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特征和吸引人才政策形成了一定的差异,更具自身特色。”在史浩看来,年轻人在追求事业发展前景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生活环境和质量,“类似科技创新研发环境下,四川生活压力相对更小,为什么不考虑呢?”

  团四川省委将与“海外学子华夏行”成员之间的青年人才交流分享会选在青年之家举行。在这间由团组织创办的公益性咖啡店里,全韩中国学人学者联谊会副会长杜威翰感受到轻松开放的氛围。“成都市各级领导的坦诚以及他们对人才的热切盼望,令我十分感动。对海外学子而言,我们都相信双手能够创造物质条件,并不一味比较每座城市的待遇,而是更加考虑地区的氛围、态度和环境。这座1600万人口的城市,拥有200万的大学生,它的人才和高校区位优势显著。”

  “围绕‘人才来得了’,我们加强与高校合作,推进项目产学研落地,打造国际化特区。围绕‘人才引得进’,我们制定了‘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和团队政策规定”。四川省人才引进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围绕“人才用得好”,四川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除了“给钱”,对于海外人才引进,在出入境及停居留便利政策、中国“绿卡”申报渠道、社会保障政策等领域都出台了“贴心”政策。

【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