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鑫宇
6月22日上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大国内移动电信运营商相继宣布:自2018年7月1日起,将取消国内手机用户的“流量漫游费”,新老用户的省内流量将自动升级为国内通用流量(不含港澳台)。
消息一出,媒体纷纷转发,大有庆贺之意,然而,广大用户和网民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买账”,他们在赞许之外,提出更多“提速降费”诉求。
毫无疑问,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取消流量漫游费,对广大用户而言是重大的利好。取消流量漫游费,也与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年度“提速降费”目标相对应。从这个角度上看,两大运营商确实是“做了好事”,没有收获舆论好评,确实令人感到有些意外。
不过,这样的舆论反应虽然在意料之外,但仔细研判,也在情理之中。事实上,广大用户并非不认同取消流量漫游费这件事本身,而是认为这一政策来得有些晚。同时,用户们还认为,在国内流量费用这个问题上,除了“漫游”以外还有“限速”这道门槛,这道门槛不除,流量降费就称不上真正落实。
说句公道话,最近几年,在“提速降费”这个问题上,几大电信运营商做的并不算差。2015年,国内宽带费用显著下降,4G手机套餐费用也同步下调;2017年,遭人诟病多年的手机长途、漫游费正式取消;与此同时,这几年中,各大运营商都多次下调了手机流量的单位费用,并且推出了多种优惠套餐。如今,再加上流量漫游费的取消,“提速降费”事业确实得到了稳步推进。
当然,“提速降费”事业之所以能够稳步推进,离不开强大的政策推动力,那就是国务院对这一问题的反复强调和明确要求。在一定意义上,电信运营商做出各项改革的过程,就像“挤牙膏”一样,总是国务院提出一项具体要求,运营商才落实一项具体要求。尤其是手机长途漫游费,各大运营商早在2015年就表态将逐步取消,但却迟迟没有时间表,直到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初明确表态,这一改革才落入了现实。
对电信运营商而言,当然有许多理由可以解释这种情况,我们也并非不能理解电信运营商的难处。但不可否认,“提速降费”的实际进度,依然难以赶上用户的心理预期。在用户们的心理预期之中,当下的流量费用还是偏高,而时不时发生的“限速”问题,更是让许多用户深感不忿,这就导致了公众满意度的降低。
事实上,宽带费用、手机话费、流量费、网速等问题,一直都是广大公众极为关注的民生痛点。在国内网民超过7.7亿,手机用户数量接近13亿的当下,网速的快慢、网费的高低,会直观地反映到绝大多数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让用户产生深切的亲身体会。正因如此,国务院才会一直将“提速降费”作为重要的民生议题反复强调。
面对用户的热切盼望和国务院的三令五申,运营商们当然也可以选择像过去那样,在“提速降费”问题上“挤牙膏”,毕竟,只要完成了国家的“死命令”,人们就不能说他们有什么错。然而,我们还是想问:“提速降费”的步伐,真的不能再快一点了吗?
人们真正盼望的,是电信运营商能够真正将广大公众的需求放在心里,把为用户服务当做自己的天职,而不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如果电信运营商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更加积极地推进“提速降费”,力争超额完成国家布置的任务,公众一定会给出更积极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