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和与会嘉宾通过VR眼镜观察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
6月,是高校毕业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生活的时节。144公里,是从清华大学到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路程。3月服务中心内部装饰工程顺利完工。雄安新区,这一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在成立一周年前夕,用“雄安第一标”在地球上留下了自己的注脚。
6月7日,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报告厅,一场名为“寻找时代坐标点”的对话会正在进行。对话的主角是雄安建设者之一的中国建筑装饰集团(以下简称“中建装饰”)和大学生。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是雄安新区成立之后的第一个建筑工程项目,被称为雄安“第一标”。中建装饰作为全球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和中国最大的建筑装饰集团,承建了服务中心的全部装饰工程。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庄Sir”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和其他三位设计师一起为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设计蓝图。
装饰项目总指挥潘文涛是建筑行业的网红。他走上讲台,同学们使劲儿鼓掌,伸长了脖子一睹这位高大的总指挥的风采,想听他讲述成功解锁“雄安速度”的故事。
潘文涛是中国建筑的一名老兵。三次斩获“中国鲁班奖”的他参与过许多重要项目,其中之一就是被称为“深圳速度”的深圳国贸大厦。它是中国建筑史上第一栋超高层建筑,也是中国最早实行招标的建筑工程。
潘文涛更为人熟知的事迹是作为中建装饰集团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总指挥,用18天完成4万平方米幕墙建设,69天完成12万平方米外立幕墙、6万平方米内部装饰,比传统建筑节能70%,比普通建造节约工期40%,减少建筑垃圾70%……
提起从2017年12月7日到2018年3月28日这112天、跨越农历新年的工期,潘文涛说,自己干了半辈子工程,从没见过这样的情况。
潘文涛对台下同学们说,“想象你们站在学校操场那么大的平地上,什么都没有,全是黄土和荒草,112天后,(要在上面)建成八栋世界水平的高楼。”
潘文涛用了六个“不”来总结项目的难处:“不一般的体量;不正常的工期;不合时宜的季节;不合适的时机;不低的质量标准;不轻松的施工氛围。”
潘文涛说,由于“雄安第一标”意义重大,来自各方的压力不小,项目工作的常态是“早睡早起——早上睡早上起;白加黑——白天和晚上都要工作;夜总会——一到晚上总要开会”。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设高峰期管理人员近千名,建设者超过5000名。项目商务人员尹洪娜是为数不多的女性,当时合同、清单、图纸一概为零且人员流动快,搜集和完善大量基础性数据的难度很大。她常常凌晨三时才回到住处,早上六时就起床准备工作。
尹洪娜用艰苦的工作在自己的时代坐标上留下了注脚。她说,不管让她重新选择多少次,她都会加入这个项目。因为,在专业领域干了一辈子,很难有机会参与这样的国家大项目。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任毛一翔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施工单位。他动情地说:“‘给我一个杠杆,我可以撬动地球’,是建筑行业的话。而‘给我一个坐标点,我可以撬动整个人生’,则是实现人生目标。当代学子要担当国家使命,未来还有更多的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的‘支点’等着大家去撬动。”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十分喜欢“寻找时代坐标”这个说法。他说,72年前,梁思成先生创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时,就肩负着战后重建的责任。早在上个世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良镛就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念并完成相关报告。学院一直在为中国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多年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不光致力于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更给青年学生讲述责任和担当。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大四学生李和欣是一名城乡规划系的应届毕业生。庄惟敏分享的雄安行政中心方案,让他印象深刻。他说,以庄惟敏为代表的建筑师和中建装饰集团装配式建筑技术合力完成了“雄安第一标”的建设,这也是校企合作的绝佳代表。
李和欣说,我国有许多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但如雄安这样“千年大计”的建设是举世罕见的,他希望能够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参与到祖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规划师的力量。“如果有幸参与雄安建设,是建设者的幸运。”
从眼看着国外的高水平却无能为力,到和日本同行“比武”成功收获项目,潘文涛亲眼见证了中国建筑行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我个人最深切的体会是,国家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企业平台让个人实现人生价值,不断挑战各种不可能,实现自我超越。国家在建筑行业创造巨大的可能,希望同学们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历史的洪流中,国家的舞台上,有寻找历史坐标的迷茫,也有找到后的坚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生陈余胤柯说。
“只问责任,只问匠心,只问大计,只问创新——无问西东。”在教室里的一张海报上,四位中建装饰的建设者的照片上,印着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