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网评
APP下载

【有言值】低俗闹婚:戴着传统民俗的伪面具释放人性之恶

发布时间:2018-06-08 19:10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钟的

    最近,一条视频在网上热传:河南郑州一名新郎被缠满胶带绑在路边灯杆上,头上还被戴上了红色塑料袋,随后不断有人拿芥末、醋、酱油、可乐往新郎身上泼。一阵嬉笑过后,环卫工大妈气愤地说:“这是闹啥呢!”(央视网6月8日)

    这样的闹婚场景并不少见。单单近期被媒体报道的,就有“往伤口上撒盐”“被干粉灭火器狂喷”,等等。面对低俗闹婚,公众往往持以批评和不理解,但当事人依然沉浸其中,舆论与现实表现出强烈的反差。

    闹婚者往往以闹婚是传统习俗解释自己行为的。确实,在《诗经》中,也在魏晋和汉代时期,就流传有“戏妇”等婚俗现象。但是,古人“闹婚”的习俗,依托于封闭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学者认为,因为古时男女到结婚时依然彼此陌生,需要闹婚增添喜事气氛、增进新人的互动与交流。“闹洞房”等形式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性教育的作用。

    在李安导演的经典电影《喜宴》中,有一副画面生动地记录了闹婚。李安借剧中人物之口表达了对闹婚的看法:这是人们性压抑的结果。李安的看法在民俗学界也有一定的代表性。总而言之,不管闹婚的具体成因如何,到了现代,作为依附于婚礼仪式的一项活动,它被当成一项传统婚姻民俗而保留下来。

    如今,传统闹婚的工具性功能几乎不复存在。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人们更多地是从娱乐角度来理解闹婚的。结婚是喜事,中国文化追求“热热闹闹”,“闹”依然是中国人表达喜庆的方式。

    但是,闹婚不能沦为“婚闹”。任何一种娱乐方式都要有尺度,结婚也不能例外。低俗闹婚,打着娱乐的名义,释放了一些人心中的恶意。

    有的闹婚,用侵犯人身权利的方式,满足了闹婚者的私欲。在这种闹婚中,新娘和伴娘是最大的受害者。伴娘作为新娘的亲人或朋友,陪伴新娘的成长,是婚礼重要的见证者。在有些人眼中,伴娘却成了婚礼上可欺凌的对象。此前有媒体报道,山东泰安一场婚礼中16岁的伴娘被强制猥亵,警方事后逮捕多位涉案人员。

    还有的闹婚,成了闹婚者泄私愤、发泄情绪的掩饰。某些婚礼参与者,出于某种阴暗心理,借婚礼场合发泄对新人的不满。他们瞅准了新人敢怒不敢言的心态,故意扰乱婚礼秩序,甚至让本来欢欢喜喜的婚礼变成令人尴尬的悲剧。

    其实,绝大多数低俗闹婚,根本与传统习俗无关。在现代社会,法律是约束公民行为的最基本标准,哪怕是在婚姻这样的私领域,也应当以法律为行为准则。对于侮辱人格、实施性侵犯等假借闹婚为名义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公权力部门不能无所作为。不管在何种情形下,只要违反了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闹婚的参与者大多是年轻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他们也懂得要遵守各种秩序,做合格的社会公民。年轻人能够继承传统,把民俗文化延续下去,本身并不是坏事。不过,传统文化要在现代取得长久生命力,就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各种规则,而那种触碰规则底线的低俗闹婚,实质上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伤害。

【编辑:张曼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