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尊严不仅来自于铁面无私的执法者和不偏不倚的公正裁决,也来自于法律和执法者为社会带来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
6月5日,一则本来并不起眼的社会新闻,突然在社交网络上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这则新闻一共不过160余字,却引发了成千上万名网友的议论。
新闻的内容十分简单:5月16日,山东郓城警方抓获了一名涉嫌非法制造、销售假冒的商标标识的女性嫌犯。抓捕任务完成之后,一名细心的女民警发现这名嫌犯是一名单亲妈妈,而且这一天正好是她的生日,于是主动自掏腰包买了生日蛋糕,在警车上为她过了一个简单的生日。嫌犯看到蛋糕后,瞬间泣不成声,在民警的感化之下,决定改过自新。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短小、充满“正能量”的故事,在网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围观网友很快就在新闻的评论区里分成了两派。其中一派认为,涉事民警的举动值得赞美,是人性化执法、柔性执法的典范;而另一派则认为,这样的做法未免对犯罪嫌疑人太过“含情脉脉”,有损法律的严肃与权威。一次执法过程中的小小插曲,在网友们的激烈争论下“升级”为一个严肃而宏大的法治话题,对于新闻的发布者而言,恐怕有些始料未及。
平心而论,两派网友的观点都不无道理。一方面,法律的权威性确实不容侵犯,一个人如果涉嫌犯罪,执法者自然应当对其作出惩戒,在这个问题上,法律不能受到任何个人感情的干扰。但另一方面,法律与执法者并非永远都要扮演令人望而生畏的“铁面判官”,作为执法者,既要有“法不容情”的一面,也要有“法不外乎人情”的一面。
所谓的“法不外乎人情”,当然不是说执法者可以因为情理因素罔顾法律,而是说在执法的过程中,也应适当考虑人伦情理,尽量满足执法对象合情、合理、合法的需求,这不仅会增进执法对象对执法者的尊重,也有利于提升警方形象、促进社会和谐,让法治观念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更好地深入到社会的每一根毛细血管当中。
具体到这次引起热议的新闻上,我们与其把它当成一个严肃的法治议题,倒不如把它看作是人性美好的一次闪光。事实上,这名女警为犯罪嫌疑人购买生日蛋糕,并不能算是职务行为,而完全是其个人意志的体现。法律法规既没有要求她这样做,也没有禁止她这样做,而她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完全是出自内心深处的善意,以及一个普通女性对单亲妈妈的体恤。
归根结底,这名女警的举动既不会影响这名嫌犯的定罪量刑,也无涉任何法律法规,要说这样的举动能对法治造成多大的影响,恐怕有些夸张。但毫无疑问,她的这一举动传递出美好的温情——哪怕是在警笛长鸣的警车上面,哪怕一旁就是冰冷的手铐和铁窗,人性的善意依然可以绽放出璀璨的光芒,而这样的光芒,很可能真的让一名犯罪嫌疑人迷途知返,重新回到生活的正路上。
对于一个社会而言,法律的尊严确实至关重要。但是,法律的尊严不仅来自于铁面无私的执法者和不偏不倚的公正裁决,也来自于法律和执法者为社会带来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在这个案例当中,我们确实看到了执法者“柔软”的一面,但这样的柔软并不会损害警方面对不法恶徒时的刚强。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这样的“柔软”,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也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