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奋进 巨变 展望】5·12十周年回访汶川:工业重镇转型康养旅游胜地

发布时间:2018-05-08 12:45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李翀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李翀)“想看看当年的灾区现在怎么样了嘛。”。何国秀与退休的老同事一行三十多人,趁着“5·12”地震十周年之际来到汶川。从重庆驱车5小时,到达汶川县水磨镇老人村时,正值周末。

  提起汶川,很多人都记得大地满目疮痍和被撕裂的时间刻度。震前,水磨镇曾是汶川县的一座工业重镇,“5·12”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大量人员伤亡。震后,在广东省对口援建下,水磨镇重新规划打造“康养旅游胜地”。在原来老人村的基础上,修建“水磨羌城”。

水磨羌城

  如今,行走在极具川西民居风格和羌藏风貌的特色街道中,随时能看到身着羌、藏、汉族服装的村民与游客热情互动。尽管拎着大包小包刚刚购买的特产,何国秀仍然坚持腾出一只手,滑开手机,拍下沿街的风景。“啥子都看不出来佬,如果不是纪念石碑上写的‘5·12’,难以想像这里曾经是重灾区。”

“水磨羌城”游人如织

  满街的中药材、特色食品、有机茶叶摆满大大小小的摊位,90后小伙王寒冬的“盘龙山手工土茶”生意火爆。这位“炒茶”技术的传承人在震前是采石场里的一名工人,震后采石场外迁,一度“失业”的他在村委会引导下,开始拾起原本的“炒茶”手艺。应堂辉的“老人村饭店”从最开始只能摆上十张桌子的一层楼场地,发展到现在两层店铺。“旺季一天的收入肯定上万。”

“老人村饭店”食客络绎不绝

  村里定期请专家给村民开展乡村旅游培训。古街上开了越来越多的店铺。卖特产,开饭店、茶馆、酒店……古街旅游发展越来越像样。“震前我们这里工业多,污染重,每天到处都是灰,阴沉沉的,现在好了,发展旅游,环境也好起来了,基础设施都非常完备,收入也上来了,所以大家都愿意留在这里。”王寒东对于村子的发展很有信心。

  “水磨羌城”里随处可见免费公共WiFi。旅游基础设施完备,现代化程度高

  据介绍,水磨镇2008年人均收入1500元,2012年达到4500多元,2014年达到11260元。越来越多成都、重庆等周边城市的游客到这里来旅游、休闲,“水磨羌城”也成为了汶川发展“康养旅游”的一个样板。

编辑:李玥
【责任编辑:郭艳丽】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