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名校生一定要成功、一定能成功,不仅是名校生的枷锁、非名校生的深渊,更是广大望子成龙的家长和中小学生难以承受之重。
-----------------------------------------------
近日,马云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学生举行了一场座谈会,分享了一些人生心得。当被问到“阿里招人有什么学历背景要求吗?”马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没有!完全没有!如果我们对学历背景有什么要求的话,马云就被阿里巴巴拒之门外了。”他表示更看重进取精神和学习能力,而这并不取决于你毕业于哪所学校。
在就业学历歧视现象存在的当下,马云所阐述的用人观无疑更值得尊敬。一些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对求职者有不少歧视性要求,明确要求必须是哪一层级的高校。非“211”、非“985”高校的毕业生甚至连简历关都过不了,还有所谓“四非大学”的说法,即非“985”、非“211”、非一流大学、非一流学科。一些用人单位,甚至以招徕了多少名校生,作为炫耀的资本。
当然,马云所强调的也不是不看学历,而是不唯学历,更看重人才的进取精神和学习能力。这种用人观无疑是务实的。
不管是名校学生选择去中小企业还是去行业巨头,或者行业巨头应多招名校学生还是多招一般高校的学生,所基于的原则都应该是价值对等:企业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能够为人才提供怎样的机会和舞台,能否做到人尽其才;人才又能为企业创造什么样的价值。诸如企业的属性、人才的学历标签,其实都是次要的。优秀的人才,在一家成长型的中小企业中,或许能比在行业巨头里更有空间、更有作为。
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是这种价值关系的扭曲。企业在用人方面的学历歧视是导致这种价值关系扭曲的一个原因。当然,对此也有不少争议,比如就有观点认为,以学历取人是企业提高招聘效率的要求。
而社会观念也对双方选择产生了强大的影响。《人物》杂志近期对奥数天才付云皓的报道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文章将曾经顶着神童光环保送北大,却因为在大学期间没有顺利毕业,而成为一名二本师范院校助教的故事定义为“坠落”,充满了对付云皓的惋惜之感。
名校毕业生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才不算“坠落”?如果曾经的学霸,没有继续科研之路,而是去教书了,而且还是去了一所二本学校培养中学数学教师就是坠落,那么,名校毕业生去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是否也算得上是坠落呢?这种认为名校生就应该从事什么工作、有什么成就的社会观念,将会多大程度上影响名校生的选择?
一个人可以进入名校,必然有过人之处,名校的求学经历对一个人的成长相当重要。但是,这些都不意味着它就能够或者应该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画等号。否则,期待名校生一定要成功、一定能成功,不仅是名校生的枷锁、非名校生的深渊,更是广大望子成龙的家长和中小学生难以承受之重。
哪里能够更好地发展潜能、实现价值,哪里就将是人才的聚集地,企业规模大小、发展阶段等都不是关键。不拘一格降人才应该是企业的基本用人观。马云所言,不过是常识,只不过就现实而言,常识倒像是清流,而常识的落地更为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