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为战友提灯照亮的人

——记武警广西总队柳州支队政委何方礼

发布时间:2018-02-01 05:39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达

  2014年,何方礼来到白云乡,孩子们聚拢在他的身边听他讲故事。资料图片

  43岁的武警广西总队柳州支队政委何方礼始终信奉坚持的力量:他用4年时间把一个戴了16年“后进帽子”的支队带成了“基层建设先进支队”,用25年时间帮助458名红瑶女童圆了读书梦,改变了红瑶族“女不读书”的历史。

  从军25年,他从一名列兵干起,一步步成长为支队政委。每到一个地方,他的坚持和努力总能带来改变:先进单位成绩更加突出,落后单位面貌很快就有大改观。

  2017年,何方礼被官兵们推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当被问及自己为什么能屡屡带来改变时,他说:“必须长期坚持。就像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要有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这样才能把事情干好。”

  “不怕慢,就怕站”

  何方礼的老家在四川省通江县的一个小山村,在他的记忆里,无论到哪儿都是走山路过去。小时候,父亲经常指着曲折的山路对他说:“不怕慢,就怕站。”

  这句话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18岁当兵来到部队后,能坚持、有恒心、有毅力成了他身上鲜明的标签。平时,何方礼非常重视军事训练,也从训练中悟出很多道理。“比如跑步,跑到最艰难、喘不上气的时候,其他人也一样,挺过这个阶段你就冲到前面去了。”他说,“干工作也是一样,并不是爆发力强就能到达目的地,要使长劲,坚持不懈才能实现目标。”

  训练是这样,政治工作同样如此。“政治干部与老师一样,都是灵魂工程师,要在人内心深处留下印痕。”何方礼告诉自己,教育者要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因此他多年来从未间断理论学习。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头脑武装就跟进一步。”他告诉记者。

  “笨人必须下苦功夫,就是所谓的笨鸟先飞。年内将此书精读一遍,每天阅读一篇文章,重点部分能记住并能运用,重点篇章能背诵……”这是何方礼写在《习近平论强军兴军》一书扉页的“笨人学习法”。

  床头压书、桌面放书、口袋装书,经常用手机下载相关资料……多年来,他养成了每天不管多晚都要学习一两个小时的习惯,日积月累摘抄了40余万字的学习笔记,撰写了20余万字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政治主官,政治工作如何真正做到官兵心里是何方礼一直思考的问题,他主张点滴积累、长期浸润。他的微信名叫“和风里”,针对95后官兵爱上微信、喜欢便捷式学习的特点,他让每个中队组建“学习小组”微信群,每天筛选优秀理论文章分享给大家。此外,他还将习近平强军思想内容制作成临摹字帖下发部队,让学习内容抬眼可见、触手可及。

  饭前小演讲是何方礼力推的一项学习活动。每天开饭前,一名战士以“思悟习近平强军思想”为主题上台演讲,时间三五分钟,简短而热烈。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这是三中队一名班长最喜欢的话,在饭前小演讲上,这名年轻的士官不仅谈了自己的体会,还谈到以后在训练、学习、带兵方面的计划,给何方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得非常好,相当于当班长的施政演说!”

  就这样,在何方礼经年累月的坚持下,在大家的掌声和叫好声中,看似枯燥遥远的思想理论和战士们的生活水乳交融。

  “有些事情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

  2013年4月,何方礼担任来宾市支队政委。当时,来宾市支队已经13年与先进无缘。是什么迟滞了支队发展?这是他上任后面对的第一个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他发现由于长期落后,一些官兵头脑中已经没有了“创先”意识。“大家心里有怨气、有暮气,就是没有朝气。”他评价说。此外,支队硬件不完善,部队缺乏生气活力,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何方礼决定从凝聚人心、提振信心抓起。经过一番思考,他提议在全支队开展“中国梦·强军梦·我的创先梦”活动,力争3~4年实现争创先进的目标。

  党委讨论时,他的想法得到认同和通过,大家还就如何开展这项活动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然而,一些官兵私下议论,称争创先进“简直是痴人说梦”。

  “一个单位连梦都不敢有,能有什么大作为?我们就要敢于有梦!”话传到何方礼的耳朵里,他坚定地说。

  随后的日子里,他抓住一切机会,不厌其烦地鼓励大家既要敢于有梦,还要勤于追梦,善于圆梦。支队在局域网开设专栏,让官兵大胆把梦想晒出来,并把优秀官兵的事迹制作成视频展播。渐渐地,大家的状态有了很大改观,干劲儿越来越足。

  此外,何方礼一直在努力解决来宾市支队面临的各项现实困难:他积极争取资金,为营房老旧的中队改善硬件条件;为了提高部队训练水平,4年间他带领党委“一班人”投入经费1200多万元,用于购置作战装备、建设执勤阵地、完善训练设施;严格选用、培养干部,建设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终于,经过4年的追赶,2016年年底,来宾市支队终于从武警广西总队捧回“基层建设先进支队”的奖牌,支队上下士气空前高涨。“干部战士们的状态一下子提起来了。”何方礼说,他刚来支队时官兵们那种低落的情绪一扫而光,大家的眼神里充满了希望。

  “有些事情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他说。

  坚持25年,改变红瑶族“女不读书”的历史

  从军25年来,何方礼最为人熟知的事情就是资助458名红瑶女童读书,进而改变了红瑶族“女不读书”的旧习。这也是他从穿上军装到现在一直坚持的事情。

  1993年五四青年节前,何方礼第一次走进大瑶山,看到学生们衣衫褴褛,木条钉成的课桌下伸出一双双光脚丫。他还听说,当地延续着“女不读书”的习俗,红瑶女童从小下地干活儿、挑花织布,十五六岁就嫁人。

  “我上小学三年级时,因为交不起3块钱学费差点辍学,切身体会过没钱读书的滋味。”这一次的所见所闻,让他下定决心帮助红瑶女童走进课堂。

  当时,还是列兵的何方礼每月只领21元津贴。经过反复盘算,他把21元分成3份:5元用来购买牙具、洗衣粉等生活必备用品,8元留给在家乡上学的妹妹,剩下的8元寄给红瑶女童。当时,孩子们一个学期的学费是5元,何方礼一个月的捐款就能帮助一名红瑶女童接受教育。

  然而,何方礼渐渐发现,学费虽然有了,但真正阻止红瑶女童上学的最大障碍是当地“狗不耕田,女不读书”的习俗。要想帮助红瑶女童走出大山,和同龄人一样接受教育,最根本的是要转变家长们的观念。

  “一开始真是难啊。”他不禁感叹。有时,他去女童家里劝说父母,讲上半天道理,对方甚至不说一句话。后来,何方礼努力学习瑶话,了解瑶乡习俗,与老乡们喝“同肝酒”、打“老同”,劝他们把女儿送回学校。

  事情渐渐有了起色。为了进一步转变老乡的观念,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何方礼经常背着电视进瑶寨,齐胸的茅草打湿了衣服也不在乎。“后来群众很认同我的理念,第二天就要挑着柴火和米送女儿上学。”他说。

  一天早晨,何方礼为老乡们播完电视节目回部队,忽然发现路边的茅草都被砍倒了。快到公路时,他看到几个村民正在砍茅草,一问对方才说:“村里昨晚安排好了,我们早上4点就开始砍,怕露水打湿你们的鞋子。”

  “听完我既感动又震惊,浑身汗毛都立起来了。”这个场景让何方礼记了25年,也成为他坚持资助红瑶女童的一个动力。

  25年里,知识改变了许多红瑶女童的人生轨迹,大瑶山里走出了第一位女教师凤妹忠、第一位女军人凤秀娟、第一位女医生兰芝玲、第一位女企业家陈英花、第一位乡村干部代妹省……

  如今,红瑶族已经彻底改变了“女不读书”的习俗,女童和男孩子一样平等地接受教育。直到现在,何方礼还在坚持资助贫困儿童,2013年又发起“手牵‘守’,一起走”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活动,使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活动有了延伸和发展。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他又自带肉和菜,像串亲戚一样回到大瑶山,用通俗易懂的瑶话为大家讲解乡村振兴战略,乡亲们也像招待亲人一样欢迎这位穿着军装的大校。

  何方礼的事迹也感染了很多战友,战士们和他一起捐款、慰问贫困儿童。有的战士退伍了,还要把自己的被子捐给孩子,并嘱咐班里的战友继续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

  战士们评价说,“何政委身上有一种精神力量。”因为多年的坚持,他做成了许多常人觉得难以完成的事情,给周围人带来鼓舞和力量,他也因此被官兵们称为“提灯照亮的人”。

【责任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