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社科文献出版社选出2017年度十大好书

发布时间:2018-01-08 04:37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张彦武

  近日,“第九届社科文献十大好书(2017)”揭晓。

  9年来,社科文献年度好书评选活动已成为学界与大众了解学术动态与优秀著作的重要渠道,好书评选的流程也逐年丰富、完善。2017年,社科文献出版社的图书出版规模已超过2000种,涵盖人文历史、社会科学等各领域。此次参加评选的图书经过编辑部申报提名、评委会初选审核、读者和通讯评委投票等环节,最终呈上精心挑选出来的30种人文社科原创与翻译作品,供终选评委品鉴与甄选。

  经过现场评委的认真评审与讨论,“第九届社科文献十大好书(2017)”最终产生出炉:来自德国的译著《何故为敌:族群与宗教冲突论纲》得到了社科组评委的一致推荐。而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研究员的经济学随笔集《“卑贱者”最聪明》,诚如《美国研究》杂志执行主编赵梅研究员所指出的,在日常生活与经济学理论之间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经济社会的核心问题。

  《权力的生成:香港市区重建的民族志》是中国人类学学界里第一部建立在长时间田野作业基础上的有关香港社会的著作,其作者夏循祥基于自己3年的田野调查,对香港社会内部的权力生成机制进行了人类学路径的理解与阐释。

  社会学专著《村落里的单身汉》的作者彭大松聚焦我国偏远地区贫困农村的单身汉群体,他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经过两年多实地考察,探究了单身汉形成的原因、家庭再生产、与周围成员的关系等问题。他呼吁全社会关心单身汉群体,认为这不仅是道义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需要。

  始创于2013年的“甲骨文书系”依然是评委们关注的重点。知名作家止庵力荐《战争的余烬:法兰西殖民帝国的灭亡及美国对越南的干预》,他认为,“这是一部内容详尽、叙述生动,既有宏观把握又不遗漏细节,然而自始至终严格限定在‘非虚构’的限度之内的优秀作品。对于越南战争前后的这段历史来说,这本书真正称得上‘完成性的作品’。”

  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系的李鸿宾教授则更加钟爱《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他指出,该书作者、美国汉学家谭凯整理了海量墓志铭、碑刻,文献梳理功底扎实,而且“门阀士族构成了中国历史一个特定时期的突出而‘特有’的面相,亦成为我们了解那个东方古老帝国运作历程纷繁复杂局面的一个‘窗口’”。

  德国学者奥斯特哈默以其《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和《亚洲的去魔化:18世纪的欧洲与亚洲帝国》为中国读者所熟知,而此次入围的《中国革命:1925年5月30日,上海》以“五卅惨案”的一天为题,深入描述其背后的历史动力,堪称中国近代史领域的《万历十五年》。

  近代史领域的3本著作也得到了与会诸多学者和媒体人的青睐。继《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和《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之后,唐启华教授的新作《洪宪帝制外交》再次引起热议;《重释蔡元培与北大:记忆史的视角》则以思想史与记忆史纵横交叉的分析框架,提出重新审视蔡元培与民国知识界的新视角;《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则被认为是近年来有关科举停废研究领域的难得佳作。

【责任编辑:罗征】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