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SUFER | 王道平: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来源:上海财经大学2022年01月22日

SUFE学术之星

王道平

第六届上海财经大学 “学术之星”


The 6th Academic Star 

承厚德博学之志,传经济匡时之魂。上海财经大学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育了一代代奋发进取,锐意创新的上财人。


在这里,有一批心怀学术理想的学生,他们是“踮起脚尖”做研究的探索者,他们也是立志于把学术论文写到中国大地上的践行者——他们就是上海财经大学第六届“学术之星”。



01


王道平

Wang Daoping



▋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



02


个人简介

Personal Introduction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2018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经济学,指导教师为关大博教授。


博士在读期间,COVID-19相关研究成果报送中央办公厅,于《国家高端智库报告》刊发,为政策设计提供科学支撑;以主要作者身份在Nature Sustainability,Nature Human Behavior,Nature Climate Change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上海财经大学创新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一项、国家社科重点基金课题两项;入选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青年学者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IIASA联合研究资助。


曾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爱思唯尔优秀审稿人等荣誉。


发表论文


[1] Global supply-chain effects of COVID-19control measures. Nature Human Behaviour, 2020, 4(6): 577-587.(与导师共同一作,高被引论文)

[2] Economic footprint of California wildfires in 2018. Nature Sustainability, 2021, 4(3): 252-260.(第一作者)

[3] Impacts of COVID-19 and fiscal stimulion global emissions and the Paris Agreement.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21,11(3): 200-206.(通讯作者)

[4] Economic impacts of climate-inducedcrop yield changes: evidence from agri-food industries in six countries.Climatic Change, 2021, 166(3-4): 30.(第一作者)

[5] Assessing Changes and Driving Factors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over 2000–2014: A Perspective of Final Demand.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21, 28(12): 15196-209.(通讯作者)

[6] Measuring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hange with undesirable outputs in Stata. Stata Journal, forthcoming.(第一作者)


获奖感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美好的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踏踏实实干好科研工作。



03


个人学术历程

Personal Academic Course 



自戊戌孟秋,我负笈申城,修学于斯,今已近乎四载。四年间我在科研之路上挥洒了很多汗水,终也有所收获。关于研究与学习,我远谈不上能给出一些可借鉴的建议,只能简单地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


师傅领进门,初为科研人


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是做好科研的第一步。我们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博士选题时一定要认真。我的研究课题是经济网络中的灾害风险管理。这个选题是导师指导和自我探索后逐渐形成的。在我选题时,导师指出灾害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有增加的趋势。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进科技自主创新,依靠科技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导师认为灾害影响的评估和灾后恢复问题是全球重大难题、我国现实需求,让我在这个领域深挖。在导师的指导下,我思考了现实中灾害冲击在经济网络中传导这一现象,同时梳理这个领域的相关文献,逐渐归纳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空缺,确定了经济网络中的灾害风险管理这个研究课题。


我认为一个适合自己的选题,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必须对这个选题感兴趣。只有感兴趣,才能在这个领域不断思考,才会做出有创新性的东西;(2)应该放眼全球重大难题,聚焦国家现实需求,选择有价值的课题开展研究。做有价值的研究,才会有一定的成就感,保证自己对这个研究保有源源不断的动力。(3)研究选题要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这样才更有效率。(4)要聚焦在一个研究领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只有在一个方向上不断深挖,才能有一定深度的认知和产出。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选好了研究课题,就走上了科研之路。在这四年里,我挥洒了很多汗水,也收获了一些成果。对于科研,我的一点感悟就是,做学术要有经济匡时的梦想,要有踏踏实实的努力,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要有精益求精的匠心。


梦想:放眼全球重大困难问题,聚焦国家现实需求,坚持做有价值的研究。我选择了灾害风险管理这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研究领域,对灾害风险与城市经济韧性这一重要问题深入学习和不断探索,力求在灾害损失评估和灾后重建规划方面做出一些贡献。


努力:在学习上,我积极按时完成计划课程,各科成绩优异,为从事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课程之外,我还精读大量城市经济学和灾害风险管理的相关书籍和前沿文献,加深对城市经济相关研究的理解,力争自己的知识紧跟学术前沿,积极提升认知和思辨能力。


坚持:最有价值的研究,往往也是最难以完成的研究。选定一个方向后,要持之以恒,要“坐得住冷板凳”,不能朝秦暮楚。在这一点上,我很感激我的导师,作为我的“领航员”,在我每次“迷航”时,都能及时给予纠正。

打磨:好的文章,少不了反复的打磨。我在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展示、研究论文修改等方面都经历过无数次的“返工”。正是这些反复的打磨,才让paper变得越来越完善。



三人行必有我师



博士期间,我还从广泛的学术交流中受益匪浅。上海财经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开放包容的学术环境。在财大,不仅仅与自己的导师,我还会与不同领域的老师和同学交流学术问题。在交流过程中,形成很多思想碰撞。与其他学科同学的交流合作,促成了很多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我是这一开放包容的学术环境的受益者,也在努力将这份精神继续传递下去。我积极参与“思远说”学术沙龙等学术交流活动,与大家一起分享科研经验。



04


导师关大博

Mentor Guan Dabo



▋ 帮助把握大局,善于发现长处,适时给予鞭策。


▋ 导师寄语


要有经济匡时的精神,要有勇攀高峰的勇气,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 


▋指导感悟


帮助学生把握大局:放眼全球重大困难问题,紧跟国家现实需求,帮助学生把握研究方向;组织学生定期组会,阅读国际最新前沿研究,讨论现有研究空白,发现重要研究问题。


善于发现学生长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和长处,应该因材施教,在培养过程中积极挖掘学生的潜力,并为其量身定制合适的研究课题。


适时给予学生鞭策:科研之路是辛苦的,要多关心学生的身心状态,适时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和鞭策。

【责任编辑: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