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北京名城保护40年,解读《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作者: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年01月20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1月19日,“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北京名城保护再出发——《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解读”讲座,在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举办。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所副所长叶楠,代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修订的技术团队,从回溯名城保护工作的历程入手,解读《条例》的编制背景、主要特点以及核心内容,重点分析了2021版《条例》对于新时代保护理念的回应与落实。

从1982年北京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到2005年制定《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再到2021年修订版公布;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83版的点状保护,到2016版的全域保护,北京名城保护40年的努力探索让保护对象逐步扩大、保护手段更加多元,更让全社会对名城保护的认识不断提升。

叶楠介绍,2021版《条例》新增了保护利用章节,在对世界遗产、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和革命史迹、历史文化街区、特色地区和地下文物埋藏区等11类、18项保护对象的数量、保护现状和管理机制进行评估的前提下,提出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修订工作。

叶楠表示,此次《条例》修订的过程,是把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念和保护要求,用法律的语言进行固化和落实的过程,“但宣传推广与凝聚共识,更多还是依靠有热心、有热情的志愿者、公众、专家们。留住我们的乡愁,守护好我们的历史文化‘金名片’,这是所有人的希望与期待。”

【责任编辑:郭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