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教育 >正文

别让“宝宝专用”成智商税标签

作者:严奇 来源:红网2021年12月03日

“这些油别看贵,它不光原料好,而且采用的是冷榨技术,很好地保存了核桃的营养价值,有很多家长来购买。”日前,南宁一家母婴店店员这样介绍店内销售的有机核桃油。记者走访发现,有不少商品都打着“宝宝专用”的旗号进行销售。但一些所谓“宝宝专用”食品成分和普通款差别并不大,价格却较普通款高出一截。(12月2日 《工人日报》)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衣食住行方面,多数家长都希望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生活条件。可能受刻板印象的影响,部分家长眼里,打着“宝宝专用”旗号的商品,制作工艺更精良,卫生标准更高,甚至有利于孩子身体成长。殊不知,所谓“宝宝专用”可能言过其实,家长在商家忽悠下,被迫交了智商税。

“宝宝专用”成营销噱头,充分利用了家长们普遍存在的“起跑线焦虑”。有商家甚至在广告中刻意渲染焦虑,诱使家长高额付费,重复消费。当焦虑消费行为成了习惯,形成趋势,各类名不符实的“宝宝专用”产品就会涌入市场,良币驱逐劣币的风潮下,家长不必要支出也会越来越多。

归结原因,一方面在于,并非所有的商品都有涉及婴幼儿使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只要大人能用的孩子也能用,将普通商品加工为“宝宝专用”,不需承担太高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时下监管上对于类似“宝宝专用”“婴幼儿专用”等品名缺乏全面限制,厂家只要换一副包装,添一点辅料,编一个由头,便敢推进市场。

当然,“宝宝专用”被滥用,衍生的不只有让家长多花钱的问题。永远不能低估少数不良商家的利欲熏心。不排除在不够规范的行业氛围下,部分商家为刺激销售,给不适于婴幼儿使用的普通商品贴上“宝宝专用”的标签投入婴幼儿产品市场,家长在错信之下购买使用,无意间伤害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关爱孩子健康成长,得帮助家长走出消费误区。首先,通过广泛宣传,鼓励家长理性消费,注重节约育儿。其次,完善标准,对于可能涉及婴幼儿使用的各类食品用品,拿出严格细致的规范。再次,加大行业整治,与电商平台联动,打击名不符实的“宝宝专用”产品,限制“宝宝专用”类似标签使用范围。

任何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都不允许商家在孩子身上动歪心思。让“宝宝专用”名副其实,有关部门要及时动起来。

【责任编辑:杨鑫宇】

电影《凡人英雄》上线,描绘疫情之下小人物的奋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1-26 22:21:13

《我的小尾巴》第二季开播,看四组兄妹“相爱相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1-26 20:32:45

没有舞美、没有灯光,这群上海农民当上了“编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1-17 14:42:30

从安妮宝贝到庆山,她最新出版散文集《一切镜》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1-17 11:44:39

来看现场版《相和歌》,《舞动经典》启动全国巡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1-17 10:01:38

去古代城市,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1-15 20:48:39

梦黄山之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1-16 11:01:55

“家庭 家教 家风漫说书系”分享会在济南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1-03 16:4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