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教育 >正文

高校如何发展通识教育?强化学科壁垒不利于人才培养

作者:叶雨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年11月28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专业或学科边界的固化与封闭很容易导致专业或学科发展的‘孤立主义’,以及专业或学科壁垒的强化与对立,不利于受教育者全面准确地认识和理解世界,提升解决社会复杂问题的能力。”

11月27日,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办的第二届通识教育论坛“新时代财经类高校通识教育的变革之道”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教务处副处长熊光清这样说道。

熊光清认为,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得知识量激增,获取知识的工具和手段极大增强,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没有太高价值,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才是教育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加强通识教育成为高校教育领域的重要变革。

据悉,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1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通识教育的新变革与新趋势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夏文斌表示,2001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始实行弹性学分制改革,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打破学科壁垒,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作为与弹性学分制改革配套进行的课程体系重塑,对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了分立,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成为后来通识课程建设的探路基石。此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通识教育持续进行探索,有效提升了教育质量。

此外,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沈文钦认为通识教育改革的未来走向体现在国际化、双语教学、文理兼攻等几方面。随着通识教育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提升,未来通识教育的发展需要与全球视野、文明对话、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众化等全球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紧密结合起来,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挑战。

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教务处处长李桂君指出,通识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有不同的内涵。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历程都体现出这样的规律。中国通识教育理念经历了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初期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时期的四个阶段。未来,必然是各个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尝试推进通识教育改革,逐渐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

【责任编辑:梁国胜】

电影《凡人英雄》上线,描绘疫情之下小人物的奋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1-26 22:21:13

《我的小尾巴》第二季开播,看四组兄妹“相爱相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1-26 20:32:45

没有舞美、没有灯光,这群上海农民当上了“编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1-17 14:42:30

从安妮宝贝到庆山,她最新出版散文集《一切镜》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1-17 11:44:39

来看现场版《相和歌》,《舞动经典》启动全国巡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1-17 10:01:38

去古代城市,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1-15 20:48:39

梦黄山之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1-16 11:01:55

“家庭 家教 家风漫说书系”分享会在济南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1-03 16:4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