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防蓝光眼镜被带火!宣称预防近视、防辐射?中消协发布重要提示

发布时间:2020-08-20 16:04 来源:央视新闻 

    来源标题:防蓝光眼镜被带火!宣称预防近视、防辐射?中消协发布重要提示

    今年,受疫情影响,学生们都在家中上网课,家长们担心孩子们视力受影响,往往都会购买一些有特殊功能的镜片预防近视。因此在市场上,宣称能有效阻隔蓝光、防辐射、缓解视疲劳的防蓝光眼镜就开始热销了。

    网课热潮带火防蓝光眼镜

    在北京的多家眼镜店,记者看到,防蓝光眼镜都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销售人员介绍,不论是平光镜、近视镜,还是老花镜,所有的眼镜都可以选配防蓝光镜片。

    记者在多家眼镜店了解到,今年,特别是中小学生开始通过网课学习之后,防蓝光眼镜的销售出现了大幅增长。

    北京市消费者:因为有时候有网课,要用电子产品,防蓝光眼镜对眼睛好一些吧。

    北京市消费者:这个是刚刚配的,选择防蓝光眼镜,对近视程度应该能稍微减轻一点。

    防蓝光眼镜是“商业噱头”还是“确有奇效”?

    所谓的防蓝光眼镜具有防辐射、缓解视疲劳、预防近视等功效。而在商家的强势宣传下,不少人更是谈蓝光色变。那么,蓝光究竟对眼睛有什么危害?市场上的防蓝光眼镜真的有用吗?

    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与安全防护实验室,专家告诉记者,人眼可见的蓝光指的是波长在400至500纳米之间的光线。其中,波长在450到490纳米的蓝光,能够对调节人的生理节律起到有效作用。只有波长在445纳米以下的短波蓝光才是有害蓝光。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与安全防护实验室研究员 蔡建奇:波长在445纳米以下的蓝光,当它的光强超过一定程度,长期照射会对于我们人眼造成一些视网膜的损伤,但是这一定是在一种高光强的情况下,事实上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

    通过实验室的专业设备,专家在记者面前,现场测试了多种家用电器所发出的光线。检测结果显示,不管是手机、电脑的屏幕,还是各种灯光,只要是合格的产品,都已经通过技术手段屏蔽掉了大部分有害蓝光。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与安全防护实验室研究员 蔡建奇:可以看到,我们常用屏幕的光谱基本上都集中在了450纳米到460纳米峰值的光谱区域。也就是说,对于我们人眼来说,在正常使用的时候事实上应该是安全的,是不需要有去进行特别防护的。

    记者调查发现,在销售防蓝光眼镜的过程中,不少商家通过大肆宣传蓝光的危害、有意无意地将防蓝光和防近视混淆,达到诱导消费者购买的目的。实际上,科学研究表明,防蓝光和预防近视没有直接联系,有效控制用眼时间、保持正确用眼姿势才是预防近视的关键。

    认准国家标准谨慎选择防蓝光眼镜

    其实日常生活中,蓝光并不可怕,有时候过度防护还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如果一定需要买一副防蓝光眼镜,又该怎么选择呢?

    记者调查发现,消费者在挑选防蓝光眼镜时,销售人员往往会介绍,不同的防蓝光眼镜,能阻止从20%多到90%多不等的蓝光。而当记者详细询问检测证书时,很多商家都表示难以提供。

    没有检测证书,更不知道检测标准,不少消费者告诉记者,在选择防蓝光眼镜时,只能听信销售人员的介绍。

    今年7月,防蓝光眼镜行业的国家标准开始正式执行。国家标准基于不同波段蓝光对于人体的健康安全影响,对各波段的蓝光透射比分别进行了要求。比如,在415-445纳米波段范围内,光透射比要小于等于80%;445纳米以上要大于80%。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购买防蓝光眼镜时,一定要仔细查看是否符合新的国家标准。

    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部工作人员 徐江:因此消费者在选择防蓝光产品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查看外包装,以及广告说明是否有符合新国家标准、光安全及光健康要求等类似声明,如果商家无法提供符合相应标准的声明,建议消费者不要购买。

【责任编辑:张胶 流程编辑:张胶】
相关文章
图片阅读更多>>
推荐
我看见
  • 为云南铁路服务41年 “铁二代”见证云南速度
    今年57岁的“铁二代”刘红波已为云南铁路服务41年,临近退休的这两三年,他步行穿越了全长约860公里的滇越米轨铁路,“我想用我的脚量一下这条铁路,走完我(铁路)人生的最后1米”。1979年他参与维修的滇越米轨铁路,是云南第一条铁路,这种轨距为1米的窄轨目前只有法国、中国云南、越南、缅甸等地区仍在使用。从设备维修工转为技术人员,再到如今担任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工贸有限公司经营服务部经理,刘红波见证了云南铁路的变化与发展。2016年12月,沪昆客专、云桂客专开通,昆明、曲靖、红河、文山、玉溪、楚雄、大理、丽江等9个州市迈入高铁(动车)时代,高铁里程达1064公里,意味着云南铁路迎来高铁时代。2018年7月昆明与大理间的铁路直达也让刘红波回家的路不再漫长。“过去(从昆明到大理)几天的路,现在几小时就到。”今年,刘红波的儿子本科毕业,也入职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刘红波说,“从父亲到自己再到儿子,这是一种传承”。(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朱彩云 记者孙庆玲 张文凌)
  • 云南昆明呈贡区斗南村第一代花农:奋斗在“花花世界”
    70后王秀华是云南昆明呈贡区斗南村的第一代花农,1986年看到村里有人开始种花,她也腾出一半的菜地试种剑兰花。因当地紫外线强、气候适宜,除了剑兰,满天星、玫瑰等品种也逐步在斗南村扎下根来,并成为销往斗南花卉交易中心“花花世界”与全国各市场的主力之一。回忆过去奋斗的日子,王秀华说“很苦”,常常早上一起来就去地里采花、回来发货,但“只有自己勤劳,才赚得到钱”。如今尝到勤劳甜头的王秀华过上了悠闲日子,面对镜头,这位为生活打拼过的70后希望年轻人好好奋斗,“像我们这个岁数(人)的小康生活,就是像现在这样,唱唱歌跳跳舞,但你们就不行了,你们要拼呀”。(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朱彩云 记者孙庆玲 张文凌)
  • 总书记到过腾冲司莫拉佤族村后:村民把激动变成致富行动
    “我们没想到总书记会来到我们村,当时很激动很感动,有的人还流了泪。”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前往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看望佤族群众,三家村党总支书记赵家清向总书记汇报了发展情况。三家村曾是一个贫困村。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村民的努力下,司莫拉实现了整村脱贫,成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AAA级景区”。2019年司莫拉佤寨人均可支配收入近12000元;总书记来过以后,司莫拉的旅游更加红火,日均接待游客1000余人次。今年6月3日,全村成立了司莫拉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家家都入了合作社,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收入的增加,村民有了精神气,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变。集体与群众“双增收”、强村与富民“双推进”。“今天的司莫拉群众日子过得像大米粑粑一样甜。”赵家清说:“我们要把激动变成行动,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采访: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文凌 孙庆玲 见习记者朱彩云;制作:胡果果) 
1/3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