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第七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17-12-15 13:56 来源:国际在线 

    12月12日,由《中国能源报》、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国际能源高峰论坛暨第七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在北京人民日报社举行。与会嘉宾围绕“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的现状及问题等展开深入交流。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王一彪、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王禹民、中国能汽集团董事长何伟、中国能源报总编辑刘建林、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谢秋野、北京燃气集团董事长李雅兰、国际能源署IEA亚太部主任Aya Yoshida、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参赞Mr.Siraj Ahmad Khan、抚顺市人民政府秘书长王咏、奥特讯董事长总经理萧霞、长江汽车董事长曹忠、协鑫新能源副总裁徐阳、龙源电力副总经理金骥、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外宣中心总经理刘华斌、天合光能首席首席品牌官杨晓忠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当天的活动。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王一彪在活动中致辞。

    王一彪在致辞中表示,经过长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尽管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面临着能源需求压力大、能源供给制约多、能源生产和消费损害生态环境、能源技术水平总体落后等多种挑战。“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古老的丝绸之路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一带一路’的基本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本质是合作共赢。我们注意到,加强能源国际合作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拥护者和践行者,越来越多的中国能源企业积极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能源合作。

    他说道:“中国不仅是世界能源的消费国、更是建设者、贡献者。在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能源企业建设的核电站、水电站、火电站、风电站、太阳能光伏电站以及电网工程等正给各国人民带来光明,源源不断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能源工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涉及当地经济、社会、环保、民生等多个领域,往往成为所在国民众十分关注的话题。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能源项目合作也成为树立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不仅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过程,也是走进当地民众、赢得民心的一个过程。”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王禹民在活动中致辞。

    王禹民在致辞中表示,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有利于带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性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繁荣。今年5月份,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召开,论坛成果涵盖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等五大类,270多项具体成果,其中多项与能源行业相关。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发布了《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愿景与行动》等文件,提出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市场运作、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六项原则,明确了我们开展“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理念和方向。

    他指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从“一带一路”沿国线家进口的石油数量不断创历史新高,占石油进口的65%,成为我国石油进口的最主要来源。同时,我国不断加大成品油出口市场开拓力度。2016年,成品油出口额达到193亿美元,70%左右出口至“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众多油气投资项目中,已形成了集勘探开发、管道建设运营、工程技术服务、炼油和销售一体的油气全产业链合作格局。在油气运输通道建设方面,形成了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中缅油气管道等油气输送通道,有效解决了资源和能源的输出问题。初步形成了联通中外、惠及多国的油气供应和市场网络,打通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油气脉络。在电网建设方面,累计建成中俄、中蒙、中吉等十条跨国输电线路,在解决当地的无电和缺电问题,在促进民心互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一大批火电站、水电站、核电站以及新能源项目的建设,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他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能源合作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要继续推进能源领域的深入合作,把沿线国家的能源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更好解决沿线国家和区域的能源供应保障和能源安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的能源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为世界经济发展和转型增添强大动力。

    当天的活动上,人民在线副总编辑刘志华发布了《中国能源企业“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效果评估报告》。《报告》指出,中资能源企业在跨文化传播中已做到了内容传播与媒介传播的“两手抓”:既重视品牌营销和企业价值观传递,也善于整合国内外政府、合作机制、当地组织及媒体资源,助力企业声誉形象的塑造和提升;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主动适应更透明、更规范的发布机制,在海外媒介传播方面也更有意向和能力引导议题设置,推动培育更具建设性的舆论环境。

    人民在线副总编辑刘志华发布《中国能源企业“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效果评估报告》。

    《报告》同时认为,中资能源企业致力于提升海外舆论形象的努力和成效有目共睹,但一些短板也不容忽视。中资能源企业仍需持续完善海外项目信息公开的规范化,增加项目建设及运营的透明度。在履行海外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应以更主动的姿态开展话题传播、破除不实谣言。在传播技巧方面,适当突出技术实力、产品品质、社区共建、人员交流等更接地气的话题,打造更立体、丰满的企业形象。

    《报告》提出,良性的跨文化传播和积极的舆论形象构建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持续性的互动过程。中资能源企业需要在明确国际舆论环境中的机遇和威胁,以及自身相关工作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以自信、主动的姿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并以海外项目为桥梁,讲好“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发展故事。

    活动现场的嘉宾交流分享环节。

    当天的活动上还发布了2017“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上榜企业分别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中国大陆及香港、澳门、台湾)有198家企业进入榜单,比去年增加5家,占39.6%,居首位。美国65家,日本58家,德国35家,韩国23家,巴西、法国各有12家、印度、西班牙和芬兰各9家。

    上榜企业最低营业收入首次超越10亿元人民币大关,达到了11.85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500强”的7.58亿元提高了4.27亿元,企业入围门槛提升幅度是2016年1.33亿元的3.21倍。新兴市场国家上榜企业为253家,比2016的250家增加了3家;发达国家上榜企业数为247家,比2016的250家减少了3家。新兴市场国家上榜企业数首次超越发达国家。

    从收入规模看,中国入选企业总营业收入达10940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也是全球唯一一个突破万亿元大关的国家。从产业洲际分布情况看,多元产业企业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太阳能企业则主要在亚洲;储能企业也主要是在亚洲;生物质能企业则相对均衡,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亚洲和南美洲;风能企业主要在亚洲、欧洲;而地热能企业则主要在北美洲。

    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开始呈现出太阳能、生物质能、储能和风能四足鼎立的基本格局而不是之前的太阳能、生物质能和风能三足鼎立格局,产业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储能产业不管是从营业总收入规模还是企业数上均已经超过风能,成为新能源产业的新增长极。

【责任编辑:罗征】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