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APP下载

致匠心 传非遗

安徽工业大学志愿者前往池州探访古朴的傩文化

发布时间:2017-08-17 15:41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寻找身边的工匠精神。7月6日至11日,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赴安徽池州刘街村的志愿者们开展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用专业技能宣传和普及傩文化。期间,我校副校长顾明言还前往池州看望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同学们。

    傩,是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驱邪逐疫进行的祭祀活动,它与歌舞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活化石的独特地位。

    安徽池州傩,是《论语》记载的“乡人傩”。起源于明代,盛于清朝,主要流传在九华山麓方圆百里的贵池、青阳等地,尤其集中于贵池区梅街、棠溪等山乡的姚、刘、章等数十个大姓家族。池州傩以戴木质彩绘面具为表演特征,以“口传心授”为传承方式,主要有傩仪、傩舞、傩戏。

    观看傩戏 感受傩文化

    志愿者们通过前期大量视频资料、文字材料的整理,对池州傩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由于时间的限制,无法真正感受傩仪与傩舞,但是志愿者们在当地的祠堂有幸感受了一场傩戏。

    傩戏以面具为媒介,有唱有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传统剧目有《刘文龙》、《孟姜女》等,志愿者们此次感受的傩戏就是《孟姜女》中的选段。

    池州傩没有丝弦乐器,只有锣鼓伴奏,人声帮腔。虽然表演的时间不长,且地方语言的唱词也不容易听懂,但是数媒专业的同学们仍耐心地将现场感受到的傩戏以及表演者的服装、面具一一记录下来,进行汇编剪辑。

    研究面具 寻找工匠精神

    在池州南山傩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界平的帮助下,志愿者们来到了邻村的制造傩戏面具的手工作坊。傩戏面具制作传承人为我们展示傩戏面具制作的7个环节,包括原木选择、描绘轮廓、雕刻、打磨彩绘等。经过傩仪祭祀后,乡民们认为这些面具已附着灵性、具有神格,成为傩神,不可亵读。

    老匠人告诉志愿者,现在专门制作傩戏面具的匠人已经不多了,但是他仍然会坚持下去,一方面是祖祖辈辈传下的手艺,一方面是自己在研究面具上下的功夫不能白费。老人的话语虽有些许无奈,但是却异常坚定。

    传承文化 提炼傩文化符号

    同学们通过几天的现场调研和素材采集,将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具进行分类汇总,共收集了32种不同人物的特色面具。

    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的志愿者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面具符号进行提炼、润色,将这些人物特征明显的表情符号进行推广,制作简易化的脸谱绘画图,结合当地的一些土特产,例如茶叶,蘑菇,木耳等的外包装设计,以及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等不仅适合小朋友们学习傩文化的精髓,也有利于传承和推广傩文化。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

【责任编辑:张曼玉】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