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七旬土家老人杨仲轩的“掌墨”情怀

发布时间:2017-07-26 15:53 来源:新华网 宋文

    7月20日,在湖北省宣恩县高罗镇龙河村,杨仲轩和村民们将一栋实施易地搬迁保护的吊脚楼立上屋基。

    他是一名普通的土家族农民,却已为乡亲们主持修建了近200栋吊脚楼;他的足迹遍布湘、鄂、渝、黔等地的土家族聚居区,人们亲切地称他“掌墨师”。他叫杨仲轩,今年71岁,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西坪村。

    所谓“掌墨师”,是在土家族吊脚楼修建过程中“掌控墨线”的师傅,是吊脚楼设计、施工的“总工程师”。一栋吊脚楼的修建,几十根木料木枋不用一钉一铆,全用榫卯、穿斗方式连接,而负责在木料上“划线打点”的,便是“掌墨师”。

    “掌墨师”技艺全凭师傅口口相传,在木料上开凿出位置、尺寸、方向都不能有丝毫偏差的洞,以便穿斗、拼装。 13岁拜师学艺、20多岁开始独立主持土家族吊脚楼建造的杨仲轩,如今正主持宣恩县一处20余栋吊脚楼易地搬迁保护工程,搬迁后的吊脚楼群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土家民俗小区。

    杨仲轩说,吊脚楼原本的“居住功能”已逐步消失,新建吊脚楼已十分少见,但作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能够在融入文化旅游市场的过程中,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发扬和传承,是他这样一名民间工匠感到最高兴的事。新华社发(宋文 摄)

    7月20日,在湖北省宣恩县高罗镇龙河村的吊脚楼修建现场,杨仲轩(右二)指挥村民立起吊脚楼的屋架。新华社发(宋文 摄)

    7月19日,在湖北省宣恩县高罗镇龙河村吊脚楼修建现场,杨仲轩(右一)将木料拼装成木架。新华社发(宋文 摄)

    7月20日,在湖北省宣恩县高罗镇龙河村的吊脚楼修建现场,村民们参加“上梁”仪式。新华社发(宋文 摄)

    7月25日,在湖北省宣恩县高罗镇龙河村,杨仲轩手握“墨斗”主持吊脚楼修建。新华社发(宋文 摄)

    7月25日,在湖北省宣恩县高罗镇龙河村的吊脚楼修建现场,杨仲轩挑选翻新后的屋檐雕刻板。新华社发(宋文 摄)

    7月20日,在湖北省宣恩县高罗镇龙河村的吊脚楼修建现场,杨仲轩在“钉梁木”。新华社发(宋文 摄)

    7月25日,在湖北省宣恩县高罗镇龙河村吊脚楼修建现场,杨仲轩用“墨斗”的墨汁在木板上画线,用于辅助打眼。新华社发(宋文 摄)

【责任编辑:徐楚霖】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