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生态红线倒逼绿色转型发展

江苏生态补偿机制引发杠杆效应

发布时间:2017-03-22 05:40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黄欢 李润文

  消失数十年的青头潜鸭又回来了。去年10月,江苏洪泽湖湿地还发现了东方白鹳、黑鹳等6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在丹阳赤山湖、太湖湿地等多个地方,都有濒危鸟类重现。

  这些濒危鸟类的重现是生态环境好转的有力证明。

  自2009年开始,江苏省出台多份红头文件,从空间管理的角度,对生态区域划出红线加以保护,生态环境日趋改善。

  “生态红线是为了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认为,生态红线倒逼绿色转型发展,要真正从源头上管控和改善环境状况,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全省两成面积被划线保护

  2009年,江苏省编制了《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域规划》,在全省划分了12类569个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初步构建了生态空间管控格局,为划定生态红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奠定了基础。

  2012年,江苏省决定优化调整重要生态功能区,科学划定生态红线。

  “生态红线是把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保护价值的区域圈定起来,从空间角度加以管控。”江苏省环保厅自然处处长戢启宏认为,“有些生态资源一旦被破坏将很难修复,是不可逆的。”

  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布局、管控结合、分级保护、相对稳定”的原则,2013年8月,江苏省正式出台《生态红线保护区域规划》,划定15类、779块生态红线区域,陆域生态红线区域总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2.23%。

  为确保实效,江苏省实行三个落地:责任落地,明确属地政府责任及部门分工;措施落地,市县政府落实确界立标、执法监管、生态修复要求;考核落地,制定考核细则,明确23项量化指标,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考核结果与补偿资金直接挂钩。

  2014年3月,江苏配套实施《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监督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实行量化考核。林业、国土等部门根据各自要求,对县市考评,环保部门根据各个部门的汇总,量化评分。

  生态补偿坚持三个导向:谁保护的重要,谁多受益;谁保护的面广,谁多受益;谁保护的绩优,谁多受益。

  戢启宏认为,评分排名成效明显,“看分数就能清楚知道自己在全省的排名,排名低的地方肯定会重视起来”。

  在强化责任和经济补偿机制双重引导之下,地方政府和老百姓的生态保护意识逐步增强。

  在看到悄悄跑进田里“偷吃”庄稼的麋鹿后,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附近的村民们会拍下它们的“罪证”,让政府埋单。近年来,大丰麋鹿种群数量已增长了25倍,成为世界麋鹿种群扩大的先锋。

  今年年初,中办正式印发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作为先行者,江苏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的普遍认可,并全程参与了该文件的制定。

  创新生态补偿 呵护绿色红线

  苏州市吴中区杨湾村毗邻太湖,在生态红线以内。村里两家上市企业工厂为此搬迁,经济发展受阻,这成了村书记陆雄文的一块心病。

  不过,这样的窘境并没有困扰陆雄文太久。2010年7月,苏州市创新出台《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试行)》,为保护生态环境而付出代价、发展受限的区域发放一定的经济补偿。

  陆雄文说,村里利用每年80万元的生态补偿款开展环境整治、引水上山等工程,村民的收成有了保障。

  2013年,江苏省出台实施《江苏省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暂行办法》,用经济手段鼓励引导。“地方为发展让路、为保护出力,但保护生态不能饿肚子,不能让保护生态的百姓们吃亏。”陈蒙蒙说。

  随着地方生态环境保护观念的增强,生态补偿机制引发了八九倍的杠杆效应,目前,江苏省每年下发生态补偿资金15亿元,而根据第三方财务管理部门抽查估算,地方政府每年配套的资金在120亿元到140亿元左右。

  苏州市去年全面提高生态补偿标准,目前已累计兑现补偿资金达60.8亿元。3年关停搬迁整治污染企业超过200家,已关停搬迁畜禽养殖场168家,完成整治105家。

  在去年生态红线区域优化调整中,江苏省生态红线保护面积增加了1800平方公里,泰州市主动增加了6个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宿迁市主动增加了800多平方公里的红线区域。

  泗洪县政府主动将湿地生态保护纳入年度考核指标,近年来,宿迁市泗洪县先后投入3亿元实施“退渔还湿”工程,每年完成“退渔还湿”工程两万亩,种植水生植物,进行生态恢复。

  倒逼转型 坚持绿色发展

  被划进生态红线区域之前,吴中区横泾街道上林村有300多亩村级工业园,每年有近千万元收入。

  “污染企业全部搬迁了,生态保护就必须放弃一些经济利益。”上林村村书记席月心说。

  全村3500亩地有一半种了树,利用每年120万元的生态补偿资金,村里搞河道整治、生活污水治理,整合村民的闲置房,成立“农房专业合作社”,村民们利用生态优势,打造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现在,全村共开发建设了17个农园,25家特色精品民宿,每年增加收入近百万元。

  在江苏,像上林村这样依托生态红利释放,转型绿色发展的地方并不少。

  素有“百年煤城”之称的徐州市贾汪区,将生态转型作为突破口,开展采煤塌陷地复垦、工矿废弃地治理,进行生态修复与环境再造。现在,全区已拥有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1家,江苏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0家。今年春节,贾汪区旅游人数达到了115万。

  戢启宏认为,生态红线既是维护生态平衡、保证生态安全的“生命线”,也是维护公众健康、建设生态文明的“保障线”,更是倒逼转型升级、实现永续发展的“警戒线”。生态红线产生的积极效应正在影响着地方政府的发展导向,倒逼转型,寻求绿色发展途径。

  本报南京3月21日电

【责任编辑:黄易清】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