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历史性工程 历史性一步——京津冀协同发展3周年实地探访记

发布时间:2017-02-20 07:33 来源:新华社 

  从“大树底下不长草”到“大树底下好乘凉”

  ——破除“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势,一种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正在建立,京津冀发展整体性增强

  2017年1月20日,京冀产业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在京举行,北京16个区的主管副区长和河北省13个地市的主管副市长全部到会。

  “京冀两地经信主管部门的合作已经是机制性的,不过如此大范围、高规格,确实是第一次。”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说。

  相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而言,京津冀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矛盾最为突出、最为复杂,关注度最高,解决难度最大,重要原因就在于协同发展还存在诸多体制机制障碍,如要素流动面临显性和隐形壁垒,区域发展统筹机制欠缺……

  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基因组学解决方案的公司,近年将武清作为第二总部,人员发展到700多人……

  “这家企业享受武清人才奖励政策的就有453人。从2014年底至今,人才奖励政策资金总共达到1411.76万元。”武清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车万里算了一笔账,“我们每年拿出上一年度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千分之五用于人才奖励。”

  创新驱动发展的背后是人才驱动。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窗口期,武清引资引智并举,聚集了11位院士、8位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良好的产业发展和人才技术基础,推动武清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1.5%、13%。

  从武清可窥全貌——3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破行政壁垒,构建开放的区域统一市场。

  3年来,一个目标一致、层次明确、互相衔接的协同发展规划体系基本建立,推动三省市“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

  这是全国第一个跨省级行政区的“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印发实施,进一步打破了三省市“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

  3年来,三地加快破除行政管理、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

  ——京津冀三省市政府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同出资建立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推动区域轨道交通网络一体化建设;

  ——京津冀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正式运行,实现三省市海运与铁路运输、公路与铁路运输有效连接;

  ——北京、天津、石家庄海关全面启动实施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2016年北京海关进出口跨关区报关单平均通关时间缩短近一半……

  3年里,体制机制正进一步走向对接。

  从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放督办单、召开协调会等方式加大协调力度,到京津冀三省市建立常务副省(市)长定期会晤、京津冀协同办主任联席会议、各部门常态化会商等三级会商制度,各方面都在加强协调和联动。

  “协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体制机制问题。”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平说,“京津冀现在‘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已经开始打破。”

  曾几何时,渤海湾沿岸港口各自为战,相互杀价……今天,这种景象伴随协同机制初步建立已有所改观。

  天津港集团与河北省港口集团共同出资组建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形成港口资源互补优势。

  “北京大道”——渤海新区一片盐碱地上,一条笔直的6车道大道贯穿,路旁标牌上4个字格外醒目:就在渤海新区生物医药园揭牌前,当地将“化工大道”改成了“北京大道”。

  更重要的,是另一条“路”的延伸——历经近一年的努力,在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后,异地延伸监管机制的确立,才催生了这个生物医药园区。

  “在北京,有限的土地、禁限目录的限制,使我们很难做大。”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段贤柱说,选择沧州,不仅是因为给了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北京药”身份的保留,“这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

  “有了这些机制,以前是大树底下不长草,现在是大树底下开始好乘凉。”兰丕禄说。

  从“历史性一步”到“积跬步以致千里”

  ——开局良好,未来可期。京津冀“联合舰队”已扬帆启航,正向着光明的彼岸远航

  13.7公里!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从沧州市中心穿城而过……沧州市规划馆巨型沙盘前,历史和现实,在这里交融。

  这条千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曾将一个个城市串在一起,将中国南方和北方连在一起……

  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恰如又一根红线,将三省市一亿多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京津冀协同发展怎么样?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2016年8月,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3000名京津冀常住居民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发现:84.9%的居民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信心;“交通更加便利”居各项影响首位,得到6成居民认可;在关注产业领域的居民中,7成以上认为突出成果是三地“部分产业实现转移对接”和“取消长途漫游”。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布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棋局。在这个大棋局上,京津冀都是受益者。”张伯旭有感而发地说,“时间越久,这个认识就越清晰。”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历史性工程——3年过去,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局良好,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主要表现为两个‘短板’:一是北京当前的城市空间结构和轨道交通体系仍不尽合理,二是京津冀区域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与服务水平落差过大。”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说。

  2017年,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近期目标的关键之年。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目标明晰,任务艰巨。

  “我们要再加油,再发力,再起航,实现‘突破中的突破’。”天津市发改委副主任杜威说。

  在北京,目前城乡建设用地2921平方公里,而“十三五”规划控制目标定为2800平方公里以内。

  “这就要求2017年至2020年全市年均减少存量30平方公里。减得更多,才是新的建设用地规模,从而对新增用地和新增产业形成更加严格的约束。”蔡奇说。

(新华全媒头条·京津冀协同发展调研行·图文互动)(8)历史性工程 历史性一步——京津冀协同发展3周年实地探访记

  于家堡金融区的楼盘矗立在天津海河岸边(2014年11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高楼耸立,街道纵横……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海河两岸,于家堡金融区和响螺湾商务区隔河相望,初显繁华景象。

  这里是滨海新区的核心区,也是未来京津冀企业总部集聚区。

  “各类企业加速入驻,区内注册企业总量超过1.7万家,海河两岸楼宇租售率达到52%。”中心商务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岳毅宏说,2016年所有新增市场主体中超过30%来自北京。

  “对滨海新区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航行,马上就可以看到海上绚烂的日出了。”天津滨海新区发改委副主任王维斌说,“积蓄力量,再过一两年左右,京津冀协同发展还会有非常大的进展和突破。”

  就在不远处,大沽炮台上,铁炮静默——

  一个多世纪以前,八国联军从这里登陆,火烧圆明园,给一个古老国度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耻辱……

  一个多世纪后,这个曾经积贫积弱的文明古国,在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正在日益迈向世界舞台中央,这个国家的首都和周边地区正深入对接,迈步从头越……

  “我们将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明显进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确定显著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蔡奇这样说。

  “坚持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政治之责、发展之要,积极主动融入重大国家战略,着力构建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的新平台……”天津市市长王东峰表示。

  “下一步,河北将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贯穿河北发展全局的一条主线,重点抓好中央顶层规划落实落地、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等重点任务,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更大成效。”河北省省长张庆伟说。

  展望未来,前景振奋人心:

  ——2019年下半年,6条轨道从航站楼下穿过的北京新机场将投入使用,近期目标是年运送7500万人次……

  ——到2020年,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有望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将基本形成,区域内发展差距趋于缩小,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新局面将初步形成。

  ——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在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这3年起步良好,可以说迈出了历史性一步。积跬步以致千里,到2030年,块头比长三角、珠三角还大的京津冀,就一定会辐射、带动和引领中国迈向‘第二个一百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院士说。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发出了号召——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历史性工程,必须一件一件事去做,一茬接一茬地干,发扬“工匠”精神,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

  不远的未来,一个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一个辐射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的新型首都圈,一个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城市群,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必将在渤海之滨、中国华北、世界东方崛起……(记者:李斌、熊争艳、李鲲、孔祥鑫、高博、杨毅沉)

【责任编辑:傅晓羚】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