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京津冀及汾渭平原将有重污染过程

专家分析称:北方进入采暖季 气候条件不利于扩散

发布时间:2018-11-13 13:23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张敏

“2+26”城市11日20时区域风速分布

北京市12日20时大气探空温度廓线

    中青在线11月13日北京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敏)京津冀及汾渭平原又要雾霾笼城!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最新预测预报结果,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11月13日至15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将发生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首席科学家柴发合分析认为,从气象条件看,12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近地面转为以弱南风为主,区域夜间风速降低、湿度增大,大气扩散条件转差,导致二次颗粒物的快速转化和吸湿增长,推高PM2.5浓度。

    柴发合表示,城区陆续进入采暖季、部分农村地区也开始自采暖,区域污染物排放量有所增大。再加上工业和柴油车排放,在区域持续偏南风的情况下,污染物持续积累和传输,同时叠加高湿度等不利气象条件,加剧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气态污染物的二次转化和吸湿增长,推高PM2.5浓度。

    从组分特征上看,硝酸盐仍是区域内PM2.5的主要组分。在北京、保定、安阳等地均观测到PM2.5浓度快速升高期间,硝酸盐占比可高达40%左右,表明在静稳、高湿的不利气象条件下,机动车和工业排放的NOx快速转化成硝酸盐仍是推高PM2.5浓度的重要原因。同时,保定和安阳的PM2.5中有机物含量明显高于北京,可能与当地的民用采暖或工业排放有关。

北京市、保定市和安阳市PM2.5化学组分变化

    据了解,生态环境部已向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函,建议各地根据当地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情况,及时启动相应级别重污染天气预警,提前采取减排措施,有效减轻重污染天气影响。

    截止13日8时,上述省市中共25个城市发布预警。各地的Ⅲ级应急响应措施主要包括工业企业停限产或提高治污设施效率,针对中重型载货汽车实施限行,停止工地土石方作业、增加道路清扫和洒水频次等;Ⅱ级应急响应措施则进一步加大工业企业停限产力度、机动车限行和停止施工的范围。

    目前北方各城市刚刚启动采暖,秋冬季错峰生产尚未完全落实,经初步测算,针对此次重污染过程采取的应急减排措施,对一次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s等污染物的全社会减排比例在10%-15%左右。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会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省级监测中心的最新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结果,11月15日中午前后,受冷空气影响,区域污染过程缓慢减轻,污染带整体向南缓慢移动,京津冀中部地区有所改善,京津冀南部、山东西部和河南北部地区受污染传输影响可能维持重度污染,预计16日污染过程结束。预计北京市11月15日中午前后空气质量将有所改善。

 

【编辑:齐琪】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