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APP下载

李菂:星辰大海的瞭望者

发布时间:2017-04-26 16:13 来源:央广网 作者:潘毅 傅闻捷

  央广网北京4月26日消息(记者潘毅 傅闻捷)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有一种人:他们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们是文明进步的领跑者,是开拓创新的实践者;他们以知识的力量承载着国家前行的希望。他们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天下英才》,讲述当代知识分子的理想、情怀与担当。

  记者:“你有喜欢的科幻书吗?”

  李菂:“小时候我们都是看叶永烈的书,现在看刘慈欣的书,都写得很有想法。”

  记者:“‘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很多媒体用这句话形容一些天文工作者,您怎么来理解?”

  李菂:“你可以研究星辰大海,也可以研究计算机或者股票市场,但是喜欢探讨、展现这个世界的规律,我觉得就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记者:“很多人说现在做科学家可能还需要一点情怀,您怎么看?”

  李菂:“我不觉得做科学家需要比……比如开一个煎饼摊有更多的情怀,我觉得它是一个受人尊重、也能让生活条件变好的职业。”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中描绘的宇宙,蕴藏着太多不可思议的奥秘。到底宇宙中有什么?人类从未停止探索。

  FAST项目副总工程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李菂正带领团队,把科幻一步步变为现实。去年9月25日,具有我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直径500米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睁眼”。

  李菂介绍,“寻找外星人,特别是在射电的波段,比较常用的缩写,叫seti(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搜寻外星智能),就在刘慈欣的《球状闪电》里,他们也用seti@home,是一个真实的而且跟我们有直接合作的科学组织,就是通过对射电脉冲信号的分析,来寻找有可能的智慧文明的特征。对于地外文明的搜索是FAST设计的科学目标之一,但它目前不是我们最主要的科学目标。”

  FAST肩负着两大科学使命,分别是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和观测脉冲星,前者可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学,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后者可研究极端状态下的物质结构与物理规律。

  “这些光子携带了宇宙中演化的信息,包括气体的密度、温度等信息,这是我们普通的光学设备看不到的,所以这是为什么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都在追求更大的设备。”李菂说道。

  为了给这个望远镜中的“巨无霸”安家,项目团队几乎把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区“挖”了个遍——地貌要最接近天线锅的形状,这样方便建造,工程量小,不用开山炸石,同时附近5至10公里范围内不能有电磁波信号发射。

  FAST的500米口径到底是有多大?李菂顿了顿,打了个比方:“如果全都装上,比如蛋炒饭,那么全世界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两碗以上;如果你要装酒,比如葡萄酒,两个人大概可以分一瓶。到了这样一个宏观的尺度,是非常大的工程量。”

  其实,李菂与天文结缘,正是因为望远镜,但那并不是在中国。FAST之前,曾经长期称霸“望远镜界”的是美国的阿雷西博望远镜,它位于波多黎各岛的山谷中,50多年一直无人超越。被这座带有传奇色彩的望远镜所吸引,李菂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后,就直接向康奈尔大学递交了物理和天文专业的申请。“因为年轻人其实不会考虑得很详细或者非常实际,觉得这是个很有趣的地方,所以拿到offer之后就去那儿了。”

  从此,星辰大海便成征途。李菂在康奈尔大学毕业后,曾分别在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做天文学者、在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加州理工学院做研究员,但是当听说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FAST工程后,他果断放弃了在美国原本按部就班的生活。

  李菂表示:“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在介绍FAST的时候,有一个很有意义的描述,说FAST工程最终科学的成功,是希望中国射电天文学完成从追赶到领先的过程。”

  在这位语速平稳、说话有条不紊的科学家口中,任何重要的转折似乎都是轻描淡写。2012年,他回国来到国家天文台,全心投入到FAST项目的建设中:“我们实际一直是在追赶,但现在在某些很重要的方向上,我们看到了将来要实现领先的期望。”

  李菂的父亲李惕碚,是我国著名的高能天体物理学家,子承父业,同样专注,同样坚持。对李菂而言,在无垠的宇宙中蕴藏着的无穷奥秘,远比身边的名利有吸引力的多。安贫亦能乐道,因为有责任在肩。他说,“我们不直接产生经济价值,我们是满足自己和全人类的好奇心,(这件事)需要有人去做。”

  尽管在国外留学工作多年,李菂瘦削斯文的外表下却有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记者采访中,他一直在提明代著名的思想家王阳明的理念“格物致知”。看似不相关,却意境相通。敬业、认真、充满好奇地做好一件事,这就是科学研究的真谛。

  “千万不要把科学变成一个成功学,没有谁的经验是可以复制的。”李菂说,“我最羡慕、最崇拜的是真正有所热爱的人,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都是普通人,并没有存在一个我随时可以放弃一切去从事的这个热爱,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依然可以选择去做‘格物’的事情。”

来源:央广网

【责任编辑:何欣】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