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属于新时代的初心 《厉害了,我的国》

发布时间:2018-04-10 06:20 来源:中青在线 

  编者按:

  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这些超级工程,展示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磁悬浮列车研发、5G技术等引领人们走向新时代的里程碑式科研成果。

  而年轻的90后、00后们,作为“强国一代”,将在未来30年,见证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青年报》邀请一批在校大学生共同书写观影《厉害了,我的国》的感受,写下属于他们的新时代初心。

    (本版得到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支持)

  --------------------------------------

  再快一点,我怎么能慢下来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 徐竞然

    “我能做些什么?”这个问题我常问自己,只不过上大学后,我问自己的频率又提高了。当在电影院观看《厉害了,我的国》时,我一半自豪,一半紧张,像是抽离出一部分思想,从高处低下头来俯身审视甚至质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我能对这个国家和社会做些什么?”

    影片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绿色环保、脱贫攻坚、内政外交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于我而言,影片中最鼓舞人心的,是对近年来我国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和科技成果的展示:世界上最大的射电天文望远镜“天眼”(FAST)、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最先进的“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时速高达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可以比肩“波音”“空客”的C919大飞机、国产航母、光量子计算机、港珠澳大桥……

    这让我感到兴奋又恐慌:我为搭载上一艘时代的巨轮而欢欣鼓舞,但我又恐慌于自己是否能够为这艘巨轮作出一丝贡献。没有人要求我一定要怎样,但我想这是一种责任,一种在“与有荣焉”之后衍生出来的自问、自励、自警和自省。

    开学不久,我与一位师姐聚会。闲聊时刷手机新闻,她的表情一下子凝重到垮掉,“南仁东老师去世了,我采访过他”。气氛陡然降温,我们草草结束了聚会。那时的我还不能理解师姐复杂的心情,这些科学家仿佛离我非常遥远,只是一个名字。

    后来,我参观了两弹一星纪念馆、中科院创新成果展,我听了“湍流卷不走的先生”等故事。我看着微信公众平台“中科院之声”,每天都推送科技工作者的最新科研成果: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11比特云超导量子计算平台、全球首例“舞蹈症”基因猪……新的发现与进展层出不穷。

    我上了院士们和曾经在教科书上见过名字的人的课。我的老师们在学术上一丝不苟,在生活上爱学生和爱孩子一般;我的同学们严肃又可爱,在自然辩证法的课堂上,大家提交的课堂展示是“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影响”“太阳中微子缺失之谜”“数学确定性的丧失——哥德尔的重大发现”等诸如此类令人“瑟瑟发抖”的题目。这让我觉得,我离科学如此之近,科学和科学家都活生生地在我身边。

    这个学校里的每个人都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点是“非常努力”。无论何时,他们都是急匆匆地奔向下一件要做的事。一位生物学老师曾说:“搞科研就像在摸黑洗衣服,你看不见别人洗的实时进度,所以你要一直洗,尽全力洗,不能停,等灯一亮就见分晓了。”

    每当看到这些人眼睛里的执着时,我都会告诉自己:“再快一点,你怎么能慢下来?”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任何一个中国人在观影后,都会强烈地感受到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自豪感。我的朋友们,研究天文、海洋、地质、生物、人工智能……坦白说,研究生一年级就像一颗颗螺丝钉,能做到的就是钻紧、拧紧。

    我们分散在科研的基本单元——全国114个研究所,坚持面向国际重大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把科技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从基础性的科学研究做起,去探究逼近真理的事物,去寻找能使人生活得更幸福的途径,去打破现状迎接更多的可能。

    我毫不怀疑在我的朋友们之中,一定会有未来的科学家,这让不再学理工科的我有点羡慕。我学习科学传播,能自封算是半个科学工作者也非常满足。

    走在去教室的小路上,心里盘算着分配给每一项学术任务的时间,我想,我愿意去做一个纯粹的实实在在做事的人,“这个时代太好了,你得努力,你不能配不上这个时代”。

  梦想就像一颗种子

    南开大学2016级本科生 段景文

    最近我进影院看《厉害了,我的国》,电影开始前,一位坐着轮椅的老奶奶被推进了影厅,坐在我的身边。她白发苍苍,腿也有些发抖,脸上布满岁月留下的褶皱与老年斑。随着影片故事的展开,奶奶脸上的泪珠在微弱的灯光下闪烁着,那根拐杖也颤抖了起来。

    很多人在看过《厉害了,我的国》后,或许会在震撼中感到有些迷茫:“国家强大与个体幸福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国家繁荣与每个人的关系究竟会密切到什么程度?”而这一刻,老奶奶的眼泪回答了我,大概只有经历过历史洗刷的人才能明白这个国家的厉害究竟意味着什么。

    “那会儿从咱们家到云南我走了好多天呀,又是汽车、又是火车,郑州停了好久、株洲歇了一夜,还发了几块大饼充饥……”爷爷在去昆明看战友的飞机上缓缓讲述着当年去当兵的场景。现在,令人发愁的“好多天”,已经缩短为飞机上的3个小时,而很多漫长的苦旅也被便捷的高铁取代。

    毫无疑问,高铁已经成为中国一张新的名片,拉近了我们与家乡的距离。春运时,排列在轨道上的高铁如同待命的子弹般载着千万颗归乡的心,让思乡的人们跨越南北东西,来去自如,不再被乡愁所困。

    去年我乘火车去武汉时穿过了武汉长江大桥,这座完工于1957年的大桥见证着长江水滚滚东流,带走民族的衰微,带来国家的强大。除了长江,中国桥还架在宽阔的大海上、架在险峻的山峦间、架在民族历史与未来的连接点上。从此蜀道不再难于上青天,国家有能力让人民走出那些曾经只有鸟儿才能飞出的地方。

    当我看到我的家乡,一个县级城市亦有7个高速路口时,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国家强大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自豪地说:“我的国是真的厉害!”

    《厉害了,我的国》向我们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取得的诸多成就,国家再也不是老舍笔下《四世同堂》中只有香气没有刺的玫瑰,每一位国民也再不用像祁瑞宣那样用沉默掩饰对亡国的悲伤。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回望历史,前辈们历经千难万险让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展望未来,美好的生活还要靠我们共奋斗、共同成就。

    梦想就像一颗种子,如若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将它播撒在心底并细心呵护,那么待到所有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之日,就是中国梦实现之时。

  “强国一代”任重道远

    西南大学2015级本科生 翟玉洁

    “风里雨里,航程壮丽,千里万里,阳光在心里,我的梦想照耀前方,你的信仰点燃勇气……”伴着舒缓又励志的音乐,我的心里反复回放《厉害了,我的国》。

    影片以纪录片的形式,将祖国的发展成就呈现在大银幕上,推拉摇移的运动镜头和降格镜头,把零散的画面、场景汇集起来,向我们传递了一个走在世界发展前列的祖国形象。

    一列列高铁穿梭在祖国大地,从雪国东北到热带海南;一辆辆汽车奔驰在高速公路上,重塑中国地理的新标志;自动化的海港码头快速有效地吞吐着世界贸易;中国网络在分秒之间,实现着全球连通。在奔跑前行中,中国也不断放慢脚步,驻足回望,反思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西藏自治区扎西岗村扶贫干部洛措与罗桑旦达一家的泪与笑,大山里吃上免费午饭的孩子,中国军人“无论你身在何处,别忘记你的背后是伟大的祖国,有一种速度叫中国救援,有一种幸运叫我是中国人”……影片严谨而不失生动的解说词,将高速发展的祖国以缓慢流淌的日常来表达。

    英国一家媒体报道了福建龙岩火车站的新老站台转场,只用了9个小时,这让英国人对中国先进的基建工程叹为观止。刚把跑车送进太空的美国企业家马斯克,也忍不住转发这条报道并赞叹,“中国先进基础设施发展速度比美国快了100多倍”。

    曾经山鹰都飞不过的山峰,现在10分钟就能翻越;曾经北京到上海12个小时,现在仅需4.5个小时;299万个基站、8.9亿用户,中国光缆线路总长已达3041万公里;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30%,成为拉动全球经济的第一引擎……影片结束许久,这些画面与数字仍回荡在我的脑海。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誓愿,正在世界的东方回响。影片不仅带来了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更让中国人骄傲与自豪,让我们年轻一代充满斗志和活力!

    影片上映首日3小时,便突破中国此类电影票房纪录。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年轻人构成了《厉害了,我的国》的观影主力军。猫眼数据显示,该片的观众中,20~29岁的观众占55.5%。网络上,更有大批90后、00后为影片点赞。年轻的传播方式,让作为电影票房主力军的年轻观众感到亲切,并引发我们切身的思考。

    大学生乔雯雯一从影院走出,就激动地拿出手机,与远在乡村的奶奶视频聊天,告诉她会有更多的福利政策下达基层。乔雯雯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用双手和村民们一起改造生养她的大山。兰州小伙儿王杰少则表示,现在过年回家,坐高铁6个小时就到家了,以前挤春运火车,硬座要坐十几个小时。

    影片开篇时就讲,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就是希望中国成为“世界上顶富强的国家,世界上顶安乐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世界上顶幸福的人民”。今天,飞速发展的祖国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创新天地。作为“强国一代”的我们,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极富挑战的时代,我们任重而道远。

  90后也要讲好“中国故事”

    华中科技大学2016级硕士生 钟阳

    看完《厉害了, 我的国》,我像触电般久久不能平静,内心不仅对祖国的发展成就感到自信自豪,更感动于无数奋战在建设祖国一线的人们的平凡故事。当震撼的音效、恢弘的叙事画面、娓娓道来的故事融为一体时,我浑身热血沸腾,眼眶也湿润了好多次,由衷地竖起大拇指为祖国点赞。

    除了大气恢宏的叙事外,影片还以一种平等的视角展现了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的普通人的生活。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藏族的扶贫干部,为了说服她的扶贫对象搬迁,她费尽了口舌、想尽了办法、付出了很多心血,只为了扶贫对象能够过上好日子,她的好心却常常不被理解。她是中国无数扶贫干部的缩影,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只为了在祖国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位扶贫干部年纪和我差不多,这也是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之一。她如此年轻,却肩负起了脱贫攻坚的使命,在精准扶贫中默默耕耘,成为了时代的顶梁柱。在感动之余,我也在反思:自己能够为祖国建设做些什么?

    作为未来的新闻媒体从业者,我们有义务打通官方与民间两个舆论场,有义务承担起媒体监督的责任,有义务以笔为剑,以口为刀,在国际社会的舆论场里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有义务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传播贯通古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作为未来的新闻媒体从业者,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也想为祖国文化传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台湾交换学习期间,我成为一名华语志愿者,教外国留学生学汉语,积极践行“讲中国故事、传播传承中国文化”的使命。我发现外国留学生不仅对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感到崇敬,更对活泼开放的中国现代文化感到向往。“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不仅存在于歌曲里,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得到充分体现。

    此外,我发现台湾人对大陆的了解还不够全面,但其实很多台湾年轻人内心对大陆充满向往,他们通过互联网接触到了很多大陆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大陆影视剧、大陆音乐、大陆综艺、大陆App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台湾青年;随着祖国大陆经济发展、台湾同胞来大陆享国民待遇政策的出台,许多台湾人都有机会前来学习、就业、创业和生活,通过实地体验,切身感受大陆的变化,了解真实的大陆,他们无形中成为了两岸交流的民间传声筒,传播着真实的大陆讯息。

    作为媒体从业者、研究者,我们也应致力于通过各种媒介渠道、各种形式向全世界人民展现更加全面、立体、正面的中国形象,增强中国文化全方位的吸引力。

    90后曾被舆论认为“性格刁钻、行为怪异”,有点像“垮掉的一代”,而如今,我们被赋予新的使命与担当——“强国一代”,对此我由衷感到自豪。我们应该不断地完善自己,积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

    “强国一代”恰好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历史赋予我们使命,也给予我们机遇。正是我们“特立独行、标新立异、追求个性”的优势,让我们富有创新精神,让未来有无限的可能。

    在新的时期,我们渺小的生命将像流星一样,划破天际,在历史长河中绽放出绚丽的火花,体现生命的意义。“强国一代”身上的责任感重了,但同时自信心也更强了,江山如此多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愿为强军马前卒,扑下身子去基层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学员十七队博士研究生 刘伟超

    一生扑下身子干好一件事,是幸运的,更是伟大的。

    《厉害了,我的国》开篇就介绍了一座堪称世界奇迹的中国桥——港珠澳大桥。令人为之动容的不仅是它的雄伟壮丽,更是其总设计师林鸣的回忆:“最开始接受这个工程的时候,我四十八岁。今天进行最终接头安装,我已经满六十岁了”。十二年,青丝变华发,让人不禁感慨时光的流逝。但更让人感慨敬佩的是林总设计师的自信评价:“在这里看到的是,全球最好的装备,最好的工法,最好的工艺,也是最好的工程”四个“全球最好”的背后,是林总师所代表的大国工匠们撸起袖子和扑下身子的奉献与专注。

    这种奉献与专注加深了我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理解,解开了困扰我许久的“要不要去基层”这一难题。我的父亲是一名老兵,从他的十八岁到我的十八岁,他把自己最美好的四十年奉献给了火热的基层军营。可能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地方大学毕业后,我就考入军校的研究生;并在三年后,有幸成为国防大学为数不多的直升博士研究生。当初之所以选择参军入伍,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像父亲那样,在基层军营这个火热的大熔炉中,燃烧自己、锻炼自己。可读博以后,初心却不时受到动摇,关注的都是哪个单位离家近一些、舒服一些。

    直到在《厉害了,我的国》里看到了中国奇迹、中国速度背后的那些默默付出与努力,我明白了。是呀,基层确实更苦更累一些、遇到的困难也会更多一点。但若是怕苦怕累、贪图“升官发财”,自己尽可“请往他处”,当初大学毕业又何必携笔从戎参军报国呢?年轻人有很多种活法:在离家近的地方工作,亲朋好友簇拥在身边;或者体面整洁,收入不菲……这些都未必能说是最适合自己的生活。因为真正适合自己的从来不是现实的模样,而是自身价值信念带来的内心感受。“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扑下身子,让自己成为强军路上的马前卒,想必要比“立个小目标,赚他一个亿”更加荣光。

    不图安逸,不甘平庸。献身基层,也是英雄!

    作为“强国一代”,自己除了要有脚踏实地、扎根基层的坚定意志外,还要重点树立以下三大意识:一是树立群众意识,当兵打仗。首先秉持“博士硕士都是战士”的观念,真正和战友们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一流军队需要一流的团队,做到“以连为家”应该是自己迈入基层的第一步。

    二是树立模范意识。《厉害了,我的国》中有许多表率和榜样,一句“看我的”胜过万句“给我上”。结合自身,首先要做到能力带头,向老师学、向同学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切实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在未来基层工作中,发挥自身理解力强、学习速度快的相对优势,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另外要做到态度带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个人很难做到样样精通,但在苦活、累活、脏活、险活面前要敢于第一个上,亮出政治学院“献身使命带兵人”的担当与态度。

    三是树立学习意识。博士硕士都是战士,但不能仅仅是战士,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厉害了,我的国》中各项事业的进步,都需要建设者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前进。基层连队军务繁杂,很容易让人以各种借口拖延读书、忘记学习,要时刻做到自我警醒;其次要由信息传递者向知识分享者转变。信息传递者,曾是基层政工干部的重要角色之一和政治工作发挥作用的关键机理。但随着军营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身为博士也不一定拥有更多的信息资源进而服务战友。这就需要转换角色,运用科研经历培养的学术思维,对“信息”进行再加工和深加工,使“信息”成为更贴合官兵需求的“知识”。

    回望历史,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一直与军队的强弱、战场的胜败紧密联系在一起。今日中国,民族复兴的目标从未如此坚定,实现中国梦的愿望从未如此强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强军的重任落在了我们肩上,我们要挑起这副担子,就必须扑下身子。作为“强国一代”,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有温度有力度 有风度的新时代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专业硕士研究生 叶子鹏

    “时代”这个词,让人觉得有种历史沧桑感,似乎遥不可及。我们经常在阅读或听闻某个时代的故事时,艳羡或感慨那些处在不同时代际遇下的人们。可就像我们无法察觉地球的公转一样,对身临其境的时代,我们一时也难以概览其壮阔。

    好在有这样一部影片,《厉害了,我的国》带我们领略了我们所处的时代——这是一个新时代。

    新时代,是有温度的时代。从人工林的坝上三代人,到入户工作的健康管理员,从全部人口的脱贫,到织起全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每一个平凡生活里的英雄梦想都不应该被雪藏,这是中国的温度。

    新时代,是有力度的时代。从“蛟龙”入海到“墨子”上天,从“海上巨兽”蓝鲸2号到“中国天眼”FAST,从“辽宁号”航空母舰顺利出海,到C919大飞机成功翱翔……背后的艰辛奋斗,化作铿锵的脚步。

    新时代,是有风度的时代。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到“一带一路”战略,从创办亚投行到设立丝路基金,从雁栖湖畔的北京APEC会议,到西子湖边的杭州G20峰会……今天的中国正前所未有地更接近世界的中心,在舞台中央担负起更多责任。

    不久前,一部清华大学的致敬电影也引发了讨论热潮。《无问西东》让人久久不能平复的是每一代人的不同时代际遇,以及在不同时代际遇下人们作出的不负初心的选择。“无问西东”也一时成了热词。这句词选自清华大学校歌“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无问西东”其实就是一种“没有个人功利的追求”,其实就是一种家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的交融,更是一个属于时代的初心。

    今年是改革开放的“不惑”之年。改革开放的延长线画到今天,我们仍然有很多需要面对的问题、需要思考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情境,一点儿也不比40年前轻松。不过正是这种不轻松,成为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厉害了,我的国”。回溯改革开放的整条时间轴,肇始的便是思想解放,那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现如今,我们仍然需要思想解放。

    我们的确面临很多困难与挑战,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诸多机遇与时机。在这种时刻,我们需要将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再高一些。

    回顾历史,从凤阳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放管服”的施行,从浦东新区的快速崛起到“一带一路”的铺开,指引我们前行的始终离不开对国情的体悟、对实践的认知、对当下的把握。新时代是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我们更要坚守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作为我所在学校的校训,我想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我的学校,而应在更广的范围内引起共鸣。

    新时代的国家需要实事求是,这里的实事求是是定力,“不走僵硬封闭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发展道路的选择必定是深深扎根于祖国的泥土地的,由不得半点“离题”。这需要坚定自信,在自信中找寻定力。

    新时代的社会需要实事求是,这里的实事求是是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社会的快速变革乱花渐欲迷人眼,各种价值观念横冲直撞,社会的个体更应扪心自问,当下的发展究竟需要怎样的我们。我们需要凝聚起更广阔的共识,并沿着共识走下去,才能让社会更加美好。

    新时代的青年需要实事求是,这里的实事求是是接力,“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的历史际遇不同,每一代的历史使命也不同。但相同的是,历史无一例外都选择了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无一例外都选择了那些奋进者、担当者。青年一代有理想,能够顺利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国家和社会才能有希望。

    新时代的国家、社会与青年都需要回归时代的初心,而“无问西东”的时代初心,其实就是实事求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懈奋斗,才能看到更厉害的我的国。

【责任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