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愿为强军马前卒,扑下身子去基层

发布时间:2018-04-10 06:18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学员十七队博士研究生 刘伟超

  一生扑下身子干好一件事,是幸运的,更是伟大的。

  《厉害了,我的国》开篇就介绍了一座堪称世界奇迹的中国桥——港珠澳大桥。令人为之动容的不仅是它的雄伟壮丽,更是其总设计师林鸣的回忆:“最开始接受这个工程的时候,我四十八岁。今天进行最终接头安装,我已经满六十岁了”。十二年,青丝变华发,让人不禁感慨时光的流逝。但更让人感慨敬佩的是林总设计师的自信评价:“在这里看到的是,全球最好的装备,最好的工法,最好的工艺,也是最好的工程”四个“全球最好”的背后,是林总师所代表的大国工匠们撸起袖子和扑下身子的奉献与专注。

  这种奉献与专注加深了我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理解,解开了困扰我许久的“要不要去基层”这一难题。我的父亲是一名老兵,从他的十八岁到我的十八岁,他把自己最美好的四十年奉献给了火热的基层军营。可能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地方大学毕业后,我就考入军校的研究生;并在三年后,有幸成为国防大学为数不多的直升博士研究生。当初之所以选择参军入伍,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像父亲那样,在基层军营这个火热的大熔炉中,燃烧自己、锻炼自己。可读博以后,初心却不时受到动摇,关注的都是哪个单位离家近一些、舒服一些。

  直到在《厉害了,我的国》里看到了中国奇迹、中国速度背后的那些默默付出与努力,我明白了。是呀,基层确实更苦更累一些、遇到的困难也会更多一点。但若是怕苦怕累、贪图“升官发财”,自己尽可“请往他处”,当初大学毕业又何必携笔从戎参军报国呢?年轻人有很多种活法:在离家近的地方工作,亲朋好友簇拥在身边;或者体面整洁,收入不菲……这些都未必能说是最适合自己的生活。因为真正适合自己的从来不是现实的模样,而是自身价值信念带来的内心感受。“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扑下身子,让自己成为强军路上的马前卒,想必要比“立个小目标,赚他一个亿”更加荣光。

  不图安逸,不甘平庸。献身基层,也是英雄!

  作为“强国一代”,自己除了要有脚踏实地、扎根基层的坚定意志外,还要重点树立以下三大意识:一是树立群众意识,当兵打仗。首先秉持“博士硕士都是战士”的观念,真正和战友们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一流军队需要一流的团队,做到“以连为家”应该是自己迈入基层的第一步。

  二是树立模范意识。《厉害了,我的国》中有许多表率和榜样,一句“看我的”胜过万句“给我上”。结合自身,首先要做到能力带头,向老师学、向同学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切实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在未来基层工作中,发挥自身理解力强、学习速度快的相对优势,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另外要做到态度带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个人很难做到样样精通,但在苦活、累活、脏活、险活面前要敢于第一个上,亮出政治学院“献身使命带兵人”的担当与态度。

  三是树立学习意识。博士硕士都是战士,但不能仅仅是战士,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厉害了,我的国》中各项事业的进步,都需要建设者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前进。基层连队军务繁杂,很容易让人以各种借口拖延读书、忘记学习,要时刻做到自我警醒;其次要由信息传递者向知识分享者转变。信息传递者,曾是基层政工干部的重要角色之一和政治工作发挥作用的关键机理。但随着军营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身为博士也不一定拥有更多的信息资源进而服务战友。这就需要转换角色,运用科研经历培养的学术思维,对“信息”进行再加工和深加工,使“信息”成为更贴合官兵需求的“知识”。

  回望历史,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一直与军队的强弱、战场的胜败紧密联系在一起。今日中国,民族复兴的目标从未如此坚定,实现中国梦的愿望从未如此强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强军的重任落在了我们肩上,我们要挑起这副担子,就必须扑下身子。作为“强国一代”,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责任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