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来自安徽未戒所的报告——

“将他们真正与毒品隔绝,才是我们工作意义所在”

发布时间:2018-04-10 06:10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孙亮 王海涵 王磊

  戒毒人员在练习书法(资料图片)

  舞步律动、青春激昂,伴随着音乐,红色、蓝色、黄色的“雄狮”阵阵舞动……这是安徽省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安徽省未戒所”)为未成年戒毒人员打造的“少年醒狮”康复训练现场。摘下“狮头”,舞狮的表演者,是一群有活力的少年,很难想象他们曾经沉沦于毒品无法自拔。

  近日,记者走进安徽省未戒所,了解未成年戒毒人员的日常生活。安徽省未戒所是安徽省唯一一家收治男性未成年戒毒人员的场所,目前最小的戒毒人员仅16岁。

  “我把身体锻炼好了,回去后有劲工作”

  据民警回忆,入所时仅15岁的程启非常不适应环境,也不服从管理,情绪焦虑烦躁,面对管教的规定和制度表现厌烦,非常“难对付”。

  原来,程启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他自幼跟随外婆生活,母亲因诈骗罪尚在监狱服刑,他小小年纪就和比自己大的社会青年一起玩。他说,那时有个最“疼爱”他的朋友,每次带他吃喝玩乐,也正是这个朋友,让他染上毒瘾。

  在戒治两三个月时,程启出现了反复现象,还和同班戒毒人员打架,让民警们感到“头疼”。民警们集中力量,通过个别谈话教育、团体心理辅导、体育锻炼等多种方式帮程启恢复。

  仅仅4个月左右,程启明显有了好转。现在,每天3组俯卧撑,每组50个,是程启每天早、晚的必修课。规律的生活、良好的伙食、持续的锻炼,入所1年8个月后,体重增加了,他长成了一个壮实的小伙子。

  在民警的教育下,他不仅身体健康,还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是所里舞狮队的主力,参与表演“少年醒狮”节目获得好评。现在,有新戒毒人员来了,程启会主动开导、说服、教育他们。

  “我把身体锻炼好了,回去后有劲工作,孝顺我的外婆。我学过挖掘技术,以后找个相关工作干。”还有一个多月即将解戒的程启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在聊天中告诉过所里的心理咨询师,自己以后会多交正能量的朋友。

  “姚炜耀律师是‘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是我学习的榜样。他法学知识渊博,讲课针对性强,我听了十分受益。冲动是魔鬼,今后一定克制自己,遵纪守法。”在听完所里定期开办的法治大讲堂后,戒毒人员胡东深有感触地说。

  胡东自幼习武,性格暴躁,曾因故意伤害成了少年犯,出狱后又染上毒瘾。他先后4次因打架、不服民警管理受到处罚,且与家人关系紧张,几乎和母亲不来往,是有名的“刺儿头”,2017年4月调入安徽省未戒所服戒。

  民警采取“八步攻心法”进行教育转化,邀请其亲属来参加“亲属公益课堂”,并经常主动给他母亲打电话,告诉她儿子在所里的良好表现,做思想工作,运用亲情感化,最终获得了他母亲的理解,母亲也终于愿意来看看儿子。

  如今,胡东表现积极,成为所乒乓球队的主力队员,代表安徽省未戒所参加了安徽戒毒系统第二届乒乓球比赛。

  据了解,安徽省未戒所通过民警课堂化教学和晚间“育心课堂”,开展法律常识、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文化素质等方面教育,还邀请省作家协会开展“作家心连心”活动,邀请道德模范做客“红丝草大讲堂”,邀请专业人士讲授法律知识等系列活动,帮助戒毒人员矫正错误认知,培养积极向上、乐观的性格。

  “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全力以赴”

  青年民警刘涛上学时学的是临床医学专业,曾在合肥一家事业单位工作过,2013年考到安徽省未戒所从事医疗管理,2014年正式在一线管教戒毒人员。

  刚开始,因为缺乏经验,面对有抵触心理的戒毒人员,他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效果并不明显,他觉得“有点力不从心”,并且怀疑自己能否胜任工作。

  “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全力以赴,这份工作有挑战也有麻烦,首先要摆正心态。”队里领导和同事都曾帮助过他,他慢慢摸索,经过半年的适应期,开始逐渐自信起来。

  现在,面对问题,他能很快想到解决的方法。

  “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去管教他们,将他们真正与毒品隔绝,才是我们工作意义所在。”35岁的刘涛说。

  同样35岁的高俊上学时学的是心理学,在未戒所工作已有10年。他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与戒毒人员交流沟通。

  “很多人因为亲情的缺失走上吸毒道路,更要从心入手。”高俊觉得,面对意志不够坚定的戒毒人员,从心理方面给予关心尤为重要。

  所里的“少年醒狮”训练和太极拳康复训练都是高俊带着戒毒人员一起开展的。排练时,他和戒毒人员经常开开玩笑、轻松互动,像老师带学生,更像是朋友。

  长期以来,安徽省未戒所定期开展音乐、绘画、心理剧、沙盘、团体活动等“艺术矫治特色坊”心理矫治,组织戒毒人员参与“少年醒狮”、“街舞篮球”、广播体操、太极拳等文体活动,使他们在锻炼中逐渐恢复体能,增强体质。

  “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未来生活”

  云南籍戒毒人员刘山,成长于单亲家庭,10个月大时与母亲分离,跟随父亲生活。高一时迷恋网络游戏,受“吸毒可以不睡觉”的教唆,刘山为了通宵打游戏而染上毒瘾。

  入所后,他极度不适应,有抵触情绪。民警很快发现刘山很聪明,且喜欢运动,是个“全才”。民警们“对症下药”,不停鼓励刘山,发挥他的特长,教他打乒乓球,增强戒毒信心。

  针对刘山缺少母爱的经历,所里女民警展开“爱心妈妈”结对帮扶,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劝导。

  经过17个月的治疗和锻炼,刘山仿佛“变了一个人”。他不仅在所里第二届趣味康复运动会上获得单杠比赛第一名,还在知识竞赛、乒乓球比赛中崭露头角,他参演的小品《转变》更在品牌活动“未园好声音”汇演中获得好评。

  为帮助戒毒人员加快戒治步伐,安徽省未戒所推出了“未园好声音”品牌活动,多次邀请安徽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入所参加主持、朗诵、演讲、联欢等活动,通过禁戒毒领誓、励志引路教育、结对帮教、参与主持、担任执法监督员等方式,帮助戒毒人员矫正错误认知,深受戒毒人员喜爱和欢迎。

  “家里都是开车的,我想当个司机。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未来生活。”谈到未来时,瘦小但很精神的刘山笑得很灿烂,露出了一对虎牙。

  “近年来,安徽‘3451’戒毒模式在我所落地生根,教育戒治主业意识不断增强,教育矫治12大支持系统支撑有力,各项工作发展驶入科学化轨道。今后,将继续在省司法厅、戒毒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非对称战略思维,加强‘文化未所’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安徽省未戒所党委书记、政委伍为民介绍说。

  (文中未成年戒毒人员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