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清明遐思:我们该如何与死亡和解

发布时间:2018-04-03 14:24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刘昶荣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昶荣

  清明将至,之前持续了多日25度高温的北京,骤然变成了冷风冷雨,怀念故人的凄凉之感,无处不在。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服务中心2010年就设立了临终关怀科,但是“临终关怀病区”的牌子挂出没多久,就有患者多次反映,无法接受“临终关怀”这4个字,医院便将其改为了“生命关怀病区”。

  “临终关怀”是要让患者平静地接受死亡。3月27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采访该科室主任王友青时得知,公众对“临终关怀”理念的接受度近几年虽然有所改变,但就在前几天,还有患者在办理了住院手续后,依然没勇气住进这个和死亡密切关联的病房,最后又办理了出院手续。

  王友青说,医院刚成立这个科室时,大家并不能接受这个理念,这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死亡的避讳有很大关系。最近依然有不少患者反应,希望医院将这个科室再换一个更委婉的名字,他也正在和院领导商议此事。

  然而,再委婉的名字也无法让人类逃避死亡,我们对死亡的恐惧不言而喻。

  我们为何会如此恐惧死亡?中日医院麻醉科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生导师赵晶说:“我们之所以会对死亡如此恐惧,是因为生前有很多遗憾,我们不愿意带着这些遗憾离开这个世界。”所以,赵晶觉得,生前有想做的事,就要认真努力去做,同时还要善待家人、朋友、同事,“这样我们面对死亡,就不会那么恐惧。”

  经常接触死亡的赵晶有时坐飞机也会想到,如果飞机坠毁,自己有没有什么后悔的事?“除了不能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后悔的事了。”她坦然告诉记者。

  俗话说,五十而知天命。今年刚50岁的北京积水潭医院康复科主任郭险峰说,这段时间,他感觉是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工作更加认真、心态更加平和、待人更加和善。这得益于他前段时间忽然真切地意识到自己是会死亡的,这可能和多年从医的经历有关,他先是惊慌失措,然后感觉到巨大的荒芜感,最后才相对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然后整个人的状态就变得很积极了,“这件事情是无法用逻辑解释的,就是变得很积极了。”

  郭险峰说:“我们每个人终将死亡,这是一个绝境,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当你意识到这个绝境时,生命的热情反而能被激发出来。就像网上濒死人分享的他们的感受一样,金钱、荣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和人的关系,你要善待周围的人,你要去努力的生活。”

  如何与死亡和解?赵晶和郭险峰似乎给出了相同的答案:努力生活,善待他人。这是一堂每个人都应该进行的死亡教育课。清明扫墓,祭奠故人,当我们怀念那些逝去的亲朋之时,不妨也思考一下,我们自己该如何面对死亡。

  

健康中国编辑
【责任编辑:郭艳丽】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