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中国石油大学:十年家访探思政工作新路

发布时间:2018-03-21 05:55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刘积舜 邢婷

  “知道小学老师有家访,没想到大学老师也会来家访。”2月27日,家住山东青岛市黄岛区珠海东路的吕晓琳家长一把拉住来家访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辅导员杜文倩的手,激动地说。

  和吕晓琳一样,这个寒假期间感到新鲜和意外的还有150余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的家长。

  自2009年春节起,这所高校便开始寒暑假、节假日及日常的辅导员家访活动。十年间,全校历届辅导员千余次踏上了除了台湾、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这种加强、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尝试,先后使2000余名大学生从中受益。

  真正打动学生,才能服务学生

  “老师,我们这里下雪了,您还来吗?”2018年春节前,家住甘肃陇西的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2015级学生王铸,给辅导员姜永昶打来电话。

  “去,一定准时到!”因为放假前对学生有承诺,姜永昶克服恶劣天气带来的交通困难,坐上了进山的大巴车。此时的姜永昶方才理解学生的担心:崎岖的山路两边尽是悬崖峭壁,不到60公里的山路,汽车足足爬了三个小时。

  “面对他朴实勤劳的父母,并不富裕的家庭,我和他之间的每一句话真正是贴心的交流。”姜永昶说这是在办公室里永远达不到的效果,“因为在家里我就像他的亲人一样”。

  “老师,我之前太放任自己了,浪费了大好时光。”因为贪玩“挂科”的王铸向老师当场表态,“我要考研,将来通过自己的打拼给父母在县城买套房,他们太不容易了”。

  “值了!”奔波劳顿一天的姜永昶暗暗握了握拳,“那一刻,一身的疲惫化作了欣慰”。

  并非所有学生像王铸一样欢迎家访老师,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王泽成坦言,有几次家访前感受到了学生的抵触情绪,“以为我们是去告状的”。尽管如此,所有的辅导员坚信,到学生家里串串门、拜个年,以心交心,一定会受到真诚相待。

  家访结束后王泽明显感受到了家访的魅力,“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细致和温情,真正打动学生,才能真正服务学生。”

  化学工程学院2017级学生付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也感受了来自学校的温暖。父母双亡的他与舅舅一家三口一起生活,性格内向,不爱与人沟通。这一天,他迎来了辅导员孔德辉和班主任张金弘的家访。大家一起坦诚交流,制定了学习发展计划,增强了付强面对未来的信心。

  同样遭遇家庭不幸的还有经济管理学院的孔芹。淄博市桓台县一间简陋的农家房屋,就是孔芹与爷爷奶奶的家。家访时,并不了解学校资助政策的两位老人还在为筹集孔莉的学费生活费着急。辅导员张凤波向老人细心讲解了国家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和勤工助学等一系列政策,表示学校和学院一定会帮助孔芹完成学业,不会让她因经济原因而辍学。

  临别时,孔芹坚强的笑容挂在脸上,“老师,我还挺乐观的,没那么容易受打击,一定会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

  一次次家访中,特殊学生成为老师们普遍关注的对象。文学院团委书记赵振华和辅导员张娟、杜楠玥一起来到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崔志芳家中,这个因患病休学学生的治疗和恢复情况让他们一直牵挂着。待崔志芳的治疗方案、后期检查、求职意向等一一落实后,辅导员们才在春节前赶回自己家过年。

  家校同心,促进的不仅是学生成长

  春节前,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王青冒着严寒来到陕西安康一个偏僻的村落。汽车行进的路上布满落石和积雪,下车后她又徒步十多里山路才看到学生家破旧的房屋,“越往山上走心里越沉重,但也更坚定了我与学生一起奋斗的决心,学生身上承载着整个家庭乃至家族的希望”。

  王青一进屋,朴实的家长腼腆地微笑着,递上了家里唯一的烤火用具——木炭炉,那一刻她的心被融化了:“我们能做的也许不多,但发自内心的关心与鼓励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

  家访一个学生,对于辅导员可能是几百分之一,但对于这个家庭却是百分之百。当然,辅导员并非都选取学业和家庭困难的学生作为家访对象,毕竟促进每个学生成长是他们家访的第一目的。

  石油工程学院辅导员毛剑和郭晓静就赴山东高密家访了一位优秀的学生——已经保送研究生的陈涛,他们面对的是这个家庭对孩子就业前景的担心:“油气不景气,将来好找工作不?”辅导员向家长介绍了学校的快速发展,重点介绍了陈涛就读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已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最终打消了家长的内心顾虑。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辅导员陈银吨来到河南省商丘陈浩家中。陈浩入学半年,表现优异,成绩突出,但全家对于将来就业还是深造感到迷茫。经过一上午的交流,家长和学生确定了努力争取保送研究生的目标。

  “以前觉得孩子上大学离我们越来越远,可这次家访,让我们觉得孩子的大学生活就真实地呈现在面前。”陈浩家长说。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辅导员,我们能做的就是更多、更全面地去了解学生的成长历程,对症下药,和家长建立起家校同盟,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真正做到学生入脑入心,自己无愧于心。”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赵祎参加工作才半年,可已是第二次进行家访。

  这个寒假,赵祎跨越了4个城市,行程1600多公里,“这是目前我一次出差走过的最长距离,也是我收获最大、最有意义的远行”。

  十年树人,家访成为思政工作重要载体

  今年寒假期间,该校几十名辅导员分赴山东、四川、重庆、吉林、河南、江苏、湖北、河北、黑龙江、北京、新疆、云南、广西、海南、辽宁、甘肃、陕西、天津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行程数万公里,家访150余名大学生。

  “我们在寒假前就向各学院发出通知,对家访的代表性进行了指导。从今年的家访情况来看,不仅关注了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困难、发展困难的学生,同时关注了优秀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姚海田介绍,该校家访目前已实现了不同年级、不同发展需求的全覆盖。

  不仅如此,各学院还积极创新家访的形式,在传统串门家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了网上家访、书信家访等。化学工程学院的辅导员开展了“我在化院有个家”的主题家访,机电工程学院开展了“鸿雁情传”书信家访,准确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和思想、生活状况,提高家访活动针对性、精准化。

  十年时间见证了这所高校家访工作的不断变迁:从寒假扩展到暑假,从固定时间到不定期家访,有的辅导员利用出差的机会顺道家访,有的通过集体家访进行共性问题的专题研究。参与家访者也由辅导员拓展到了班主任、党团干部、任课教师。

  “家访让我认识到,未来在本科教学方面,我应更侧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发展观的培养。”第一次参与家访的机电工程学院教师许志倩说。

  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张玲玲看来,“家访是加强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育人的重要渠道,是坚持立德树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手段”。

  走进一个家庭,帮助一个孩子,带来一片希望。十年之后,这所高校的家访仍在路上……

  (文中部分学生为化名)

【责任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