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网评-- >> 八面来风
APP下载

在“就业难”的报告面前莫“打哆嗦”

发布时间:2017-12-20 16:13 来源:中青在线 雷鸣

    作者: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雷鸣

    近日,多地多单位公布了有关就业数据的相关报告,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即将过去的201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而日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820万人。

    另一方面,调研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在今年6月份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人群画像报告》,均把一些专业列入“就业难”行列。这些就业报告的出炉,加之如此庞大规模的高校毕业生群体,让一些毕业生头冒冷汗,心生恐慌,一些即将毕业的学子看了数据后也“直打哆嗦”,甚至“哭晕了”。

    毋庸讳言,专业的调查机构通过大范围抽样调查和大数据统计分析所发布的就业数据一定程度上描述和反映了某些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但是,高校毕业生也要在数据面前保持自己的独立判断和理性分析,莫要把报告数据绝对化,在就业的门槛前犯难发怵,敲起了“退堂鼓”。大学生“就业难”只是一种表象。受体制机制等多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尚未完全适应,这是就业难的原因之一。供给侧和需求侧难以一时调整到位,其中涉及到的既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转型调整等宏观层面的因素,也有高校招生规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等中观层面的因素,还有大学生个体在知识能力、综合素质、就业观念和生涯规划等微观层面的因素。宏观和中观方面的因素属于外因,个体微观的因素则属于内因,而事物发展的关键和决定因素往往来自于内因。我们知道,经济发展是稳定和扩大就业的基础,目前,经济和改革发展形势的向好,对稳定和扩大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十九大的召开更加激发了市场的主体活力,使中国经济在发展快车道上稳速前行。党和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各项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可以说,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外部环境正在不断得到优化完善。

    “绣球”不会抛给驻足不前者,机遇只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面对就业的现实问题,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充分就业,需要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在学有所成和转变观念上多下些功夫,补强就业的短板和弱项。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个人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体现。因此,应当具备良好的阅读写作、表达沟通、组织协调、团队合作和计算机操作应用等基本工作能力;具备运用所掌握的本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在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拓展新技能的专业能力;具备适应新环境、新事物、新要求,拓展自身视野,主动调整身心状态,融入现实生活的调整适应能力。此外,优秀的道德品质、竞争意识和职业精神也是大学生成功就业所必备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当前,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也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大学生从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出发,分析自己的特长优势和问题,规划好自己的生涯发展路径,主动弥补个体的知识储备、能力结构与用人单位条件要求之间的差距,使个人的就业观念、发展定位与社会需求之间紧密契合,在个人理想和社会现实之间标定自己的生涯坐标。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时刻被各种信息数据所包围。在各种各样的就业分析报告面前,需要保持的是一份理性、一份定力,倘若真的被“难看”的就业数据“迷乱了心”,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判断和行为主动,就业可就真的成了“拦路虎”。“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为“就业难”而犯难者所需要迈过的就是这个“心坎”。莫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接力中必然会有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广阔人生舞台,我们需要树立这样的自信。

【责任编辑:姜继葆】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