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以来,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三年计划。目前,我们正在研究第二阶段的行动计划。”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宋树立在近日卫计委新闻发布会上说,“3年以来,全国卫生计生系统积极参与到行动计划中,特别是近些年来,广泛将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引入到医疗服务流程当中,简化手续,优化流程,方便群众就医,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实时在线评估数据显示,我国三级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总体满意率分别保持在85%和95%以上。加强预约诊疗等门诊信息化建设的满意率达到94%,是门诊患者最满意的一项。对互联网上的2883万条医疗服务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其中1136万条与“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相关,关注度排在第二位,舆论情感偏好以正面和中立为主,充分反映了利用信息化技术改善医疗服务更加符合人民的需要。
焦雅辉说:“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我们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为改善医疗服务带来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2018年至2020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实施第二个三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把行之有效、广泛适用的措施固化成为医院的工作制度,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破解看病就医难题,创新推进医疗便民惠民服务,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焦雅辉介绍,根据卫生统计年鉴,中国医疗服务效率逐年提升,诊疗人次逐年增加,平均住院日在缩短,说明医疗服务效率在提升:“医疗质量是医疗工作不可突破的底线。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是长期以来我委抓的一项重点工作,全国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织就了保障医疗质量的网络,从国家到地方,都有各个专业和专科的质控中心。从质控中心数据看,医疗质量也在逐年提升。”
“总体来讲,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实力的提升,医学事业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医疗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也进一步提升。我们有信心能够为全国人民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焦雅辉说。
看病就医更便捷
目前,所有三级医院均已开展预约诊疗,4174家医院为患者提供信息查询和推送服务;2777家医疗机构提供移动支付结算方式,同比增加1399家;一半以上的三级医院开展了日间手术,择期手术比例提高至12.8%,其中639家医疗机构设置日间手术中心,同比增加243家;1340家医疗机构开展日间病房服务,提供化疗、新生儿蓝光照射、康复理疗等服务,86%的医院实现同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焦雅辉介绍,日间手术是国际上,尤其是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做法,可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比如一个病人做白内障手术,可能床位要等比较长的时间,入院以后术前检查要3天,做手术要一天,做完手术还需要住院两三天,一些大手术可能住院时间更长。实行日间手术,病人首先可以免去等待床位的苦恼,术前检查可以在门诊集中完成,一天时间完成手术,观察后出院。对复杂一些的手术,可以在医院里观察,但总时间也不超过48小时,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日间手术实施以后,从全国的情况看,三级医院开展日间手术和日间服务的,平均住院日越来越短,对于患者来讲也可以更加快捷地获得医疗服务。当然,日间服务也是有选择的,首先要考虑的是医疗质量和安全问题,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情况下,逐步扩大选择适宜的日间治疗和手术,扩大日间服务范围和日间手术覆盖面。”焦雅辉说。
第二个成果是医疗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医疗机构与研究机构、企业在优化医疗服务、提升医疗质量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医院建立预约中心,实现检查检验集中预约;四川华西第二医院积极打造“互联网+智慧医院”,将就医全流程搬到线上,实现医保实时在线支付。同时,开发儿科辅助诊断决策系统,努力解决基层儿科医师能力不足的问题;北京方庄“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延伸至患者身边。
第三个成果是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目前,远程医疗已经覆盖1.3万家医疗机构和所有国家级贫困县,2017年开展远程会诊,远程病理、影像、心电诊断等服务总例次超过6000万,进一步为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焦雅辉说。
利用互联网改善医疗服务
“这些年,我们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统筹安排,积极探索创新,用信息技术来破解群众看病就医中碰到的堵点和难点,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浙江卫计委主任张平说,“我们的做法可以概括为3个字——通、用、人。”
“第一个字就是‘通’,把信息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通起来、统起来,这是实现最大价值的很重要的基础。”张平说。目前浙江省市县三级全面健康信息平台的架构已经形成,省平台在2015年就已经实现了与国家平台的对接,并已经联通17家省级医院,11个市级平台的建设都在积极推进当中,县级平台建设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张平说:“比如现在绍兴市上虞县的一位患者,如果他到省级医院来看病,他的诊疗信息就会通过省平台及时归集到他的健康档案当中去,他回到当地去,我们的下级医院、下级医生包括他的签约服务医生,都可以根据上级医院的诊疗情况为他提供后续服务,这对老百姓来讲,诊疗过程就变得连续,就不是碎片化的。”
“第二个字是‘用’。信息化的运用是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目前,在我们的平台上归集的数据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提升医疗质量和水平。在杭州的医生工作站当中,已经嵌入了电子健康档案的调用模块和影像的共享模块。医生开检查单的时候,如果患者此前已经做过类似的检查,系统就会发出提醒。今年10月底,平台已经发出重复检查的提醒29万次。”
张平表示,第三个字是“人”,信息化建设要以人为本,为老百姓、为医务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以患者为中心开发的预约挂号、报告查询、移动支付、自动导医等服务已经成为大部分医院的标配。很多地方动动手指就能实现看病就医咨询,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
中日友好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卢清君介绍说:“远程医疗,已经成为国内外公认的调整医疗资源布局,缩小区域间医疗服务差距的有效技术手段。国家远程医疗中心依托于中日医院设立,主要任务是构建远程医疗协作网,建立远程医疗管理和质控体系,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支持各类医疗机构、医联体的协同医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下沉,带动基层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卢清君介绍,国家远程医疗中心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重点建立了各类专科、专病远程医疗协作网,解决专科领域重大疾病问题。目前,专科、专病远程医疗网络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3000余家医院,建立了60余个专科、专病领域的远程医疗合作关系。
卢清君举例说,其中,呼吸专科医联体已经覆盖全国455家成员单位。2017年1月~11月,国家远程医疗中心接受疑难病例远程会诊和远程诊断5550例次、远程培训106期次、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15场次/75家医院、手术示教10余次,接收转诊225例,远程医疗将大部分会诊病例留在了基层医院接受诊治。开办专项诊疗技术培训班50余场,对成员单位免费开放直播学术交流15场次。呼吸科院士大查房示范直播时,有近1.2万人次的专科医师在线收看。对公众开放科普直播3场次,其中肺移植科普直播观看人数达103万人次,慢阻肺科普直播观看人数达88.7万人次。
卢清君表示,国家远程医疗中心已经与贵州省、云南省、山东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6个省(区)级远程医疗中心完成业务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全国远程医疗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