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盛委员:加大对滥占耕地和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力度 要让农民种粮有钱赚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年03月07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3月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虽然我国粮食生产实现17年连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14亿人吃饭问题发挥了关键作用,也为世界消除饥饿作出了积极贡献,但粮食供求仅平衡的格局还没有改变。”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黄建盛表示,只有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保护耕地,振兴种业,调动种粮积极性,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结合“十四五”规划实施,他建议,首先要严守红线,保住农业命根子。“耕地的数量、质量,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根基,建议进一步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加大对滥占耕地和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力度,坚决守住18亿亩红线,把黑土地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由试点变为全面覆盖,切实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黄建盛提到,目前黑土地生态良好,土质肥沃,但也面临着土层变薄和有机质含量下降等问题,其中还有三亿亩属于中低产田,如果把这部分耕地都建成高标准农田,预计可增产粮食300亿斤。

“建议加强耕地质量科学创新,强化耕地保护利用、科技平台建设,设立重大研发项目,为耕地合理利用和地力提升,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黄建盛说,要降低黑土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地方配套比例,并将培肥地力作为奖补的重要指标。通过秸秆返田、人作休耕等措施保护黑土、有序利用。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他表示,要聚力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建议把解决好种子问题作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从国家层面设立重大专项,集中资源,整合力量,强化育种基础性研究,尽快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支持产粮大省建立国家级种子基地,培育高产、优质、适宜机械化、利生节本的水稻、大豆、玉米等当家品种,早日实现种研自主可控,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他提出的第三个建议是,强化支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要让农民种粮有钱赚,粮食主产区不吃亏。

对此,他建议,进一步构筑种粮补贴、信贷保障、保险支持“三位一体”政策体系,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稳定和强化种粮农民补贴,取消粮食主产区农业政策性保险地方配套,降低农民保费负担,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覆盖范围,推动由保产量向保收入转变,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产粮大省、大市、大县按粮食产量和调出量予以奖励,鼓励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食品精深加工业,让他们财政有收入、经济有发展、愿意多种粮。

黄建盛还建议,科学管理,减少储粮损耗。“搞好仓储,减少浪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他提出,进一步完善现代粮食储备基础设施体系,做好相关利用、维护和改造升级工作,持续推动仓储自然化建设,减少温度、湿度、鼠害、虫害等原因造成的损失,在重点粮食调出省推广低温冷藏技术,坚持质量标准前提下,争取使小麦和稻谷的储存期分别从5年和3年,延长到10年和5年。主销区也可按照粮食调入量对口帮助主产区,建设先进仓储设施,实现粮食产区、销区双收益,储粮数量、质量双提升。

“黑龙江省有耕地两亿多亩,年产粮食1500亿斤,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责无旁贷。”黄建盛表示,“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决扛起政策责任,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仓石’,确保粮食产得出、调得动,供得上、保得住,让党中央放心、让全国人民放心。”

【责任编辑: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