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青山 是在致敬谁

作者:杨鑫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年03月06日

    青山常在,生机盎然——这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大“金句”。这句话描述的内容,既是政府对国内市场主体的助力目标,也是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生动展现。

    回望2020年5月全国两会召开时,国内经济形势在疫情影响下面临着严峻的压力,消费、投资、出口均有明显下滑。面对困难与挑战,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强调: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而今,不到一年过去,中国已逐渐摆脱疫情阴影,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走出了自己的复苏步调。

    在中国经济转危为机、逆流而上的过程中,由上亿国内市场主体构成的“青山”,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一方面,“留得青山,赢得未来”的政策取向,在重重压力之下为广大市场主体提供了生存保障;另一方面,上亿市场主体在应对冲击的过程中,也展现出了坚强韧性,从而拥有了这一派“青山常在,生机盎然”的景象。如果说中国的经济复苏进程背后有什么奇迹,这份由“青山”提供的坚强韧性,就是真正的奇迹。

    感谢“青山”的贡献,究竟是在感谢谁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应看看谁才是亿万市场主体中的最大主力。数据显示,中小企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近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和80%的就业,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截至2020年9月末,个体工商户在我国1.34亿户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中,占到了9021.6万户,超过所有其他市场主体数目的总和。

    平时,我们最常在经济新闻中看到的市场主体,往往是那些知名度较高的大型企业。然而,倘若把视线从舆论聚光灯下的舞台移向普通人身边的万家灯火,就会发现: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营造出社会“烟火气”的,其实是那些与普通人的生活靠得更近、也更接地气的中小企业和个体户。

    作为市场主体的主要构成部分,他们既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也是维系社会运转的“润滑剂”,同时还是判断景气程度的“晴雨表”。在2020年中国经济的“V型反转”中,当年前三季度逆势新增的589.8万户企业和1242.6万户个体工商户,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复苏提振了信心,吹响了号角,更贡献了大量就业与产值,开辟出一片广阔的发展天地。

    亿万国内市场主体能在不利的外部条件下顽强生存,实现“绝地反击”,离不开中央政策一揽子的支持。为此,我国有充分的理由将“留得青山”的政策继续坚持下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适当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等。

    这些政策,既是养护“青山”,为中国经济增添生机的不二法门,也是中国政府代表国家,向广大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的回馈。

【责任编辑:潘圆,李立红,陈卓,王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