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

作者:曲哲涵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1年03月06日

  数据来源:财政部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财政资金怎么花,重点领域和基本民生投入如何保障,代表委员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热议。

  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财政政策精准发力:把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安排地方新增专项债券3.75万亿元……“一系列有力举措,有效对冲疫情造成的财政减收增支影响,为稳住经济基本盘、兜牢民生底线提供重要财力支撑。”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委员表示。

  今年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新增专项债3.65万亿元,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这样的调整意义何在?

  “202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财政工具力度的调整体现了‘积极’取向,兼顾了‘更可持续’要求。”张连起委员表示,3.2%左右的赤字率与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的目标相匹配;已发专项债政策效应还在释放,减少新增规模有利于防范法定债务风险;目前地方公共卫生、基本民生支出等可通过正常渠道得到财力保障,不再需要发行特别国债进行特殊转移支付。

  “财政政策的调整要权衡财政风险与公共风险。”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委员表示,当前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仍需保持一定支出强度,稳定各方预期,因此赤字水平、专项债新增额度仍高于2019年水平。

  “2021年财政政策体现了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求。比如,充分运用财税手段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求,再如,继续加大污染防治、优化能源结构等方面财力投入。这些举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不断巩固经济基本盘,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财税政策和资金保障。”张连起委员表示。

  保障国家重大战略资金需求,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

  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超过25万亿元,增长1.8%。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着力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资金需求,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指向明显,不仅真金白银、实打实地投入,用总量调控发挥‘逆周期’调节功能,更注重通过财税手段促进各领域加快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刘尚希委员说。

  ——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坚持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

  ——支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100亿元,用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两新一重”建设,支持加快补齐农村物流体系短板。

  ——支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中央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长11%,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增长13.4%;中央财政安排350亿元奖励资金用于农业人口市民化。

  ——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财政增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方面的投入。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补助资金,将在去年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0亿元,达到1561亿元。

  “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今年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促进公平正义、推动共同富裕,更加注重民生领域各方面政策的统筹衔接和协同推进,让人民群众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代表说,今年将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提高至4.5%,加快全国统筹;就业补助资金增加20亿元,助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民生改善没有终点。今年的预算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增强民生政策的可持续性,突出‘保基本、兜底线’,确保民生支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刘尚希委员表示。

  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2020年,我国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2021年,将继续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等。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兴海代表说,今年的减税降费政策,综合考虑了财政承受能力和助企纾困的需要,对小微企业出台优惠政策,充分体现了宏观政策精准滴灌的特点。

  2021年将建立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使财政直达资金直抵市县基层,惠企利民,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创新。”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代表说,各级财政部门要增强绩效意识,使直达资金下得快、管得严、用得准,让市场主体和群众切实受益。

  “2021年财政收支紧平衡进一步凸显,要时刻绷紧过紧日子这根弦。预算报告对中央本级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和公用经费作了较大幅度压减,就是要把更多宝贵财政资金腾出来,改善基本民生,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代表说。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06日 15 版)
【责任编辑:郭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