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有多火?听代表委员们说……

来源:中新网2021年03月04日

中国脱贫攻坚的任务全面完成,迈上了乡村振兴的新起点。这场新战役怎么打?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为,疫情后凸显出数字化的重要性,乡村振兴更应该借助数字化的力量。

资料图:航拍江西新余雨后“金色”田园 呈现别样乡村美景。赵春亮 摄

“数字乡村”有多火?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2020年和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连续提出“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

如今,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实施已到了第二阶段起点: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4G在乡村进一步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逐步推广;农村流通服务更加便捷,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西孔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萌萌,大学毕业后扎根基层至今已经8年。几年来,“数字乡村”“新基建”是她建议中的高频词。今年,她继续关注乡村的数字化建设,将把以数字化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支持数字技术企业参与到农产品创新两个建议带上会。

王萌萌认为,数字化将加快乡村振兴的进程。疫情后,数字化对全社会的重要性更凸显出,农村也不能落后。她举例称,数字化对新农村的作用之一,是带来新就业机会,数字技术下沉创造了新岗位,让外出务工的年轻老百姓回乡,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几天前,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万山镇的全国人大代表华茜还在做着直播带货。这位返乡创业的姑娘通过互联网开辟了当地农特产品卖出大山的“新路径”,红薯片、野蜂蜜、米粉、米酒等原生态的绿色产品搬上了大城市的餐桌,家乡的朱砂文创饰品也让更多城里人下单订购。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对记者说,随着乡村数据、网络能力的提升和快速发展,乡村经济发展中亟需的农业、林业、生态、旅游管理人才回到村里也能实现“上网创业”“上网工作”“学有所用”,让人才回流,能够极大缓解乡村振兴中人才紧缺的现状。

近几年,数字技术下沉引发就业下沉。根据新华社瞭望智库与蚂蚁集团研究院最新联合发布的返乡调研报告,一些数字新职业,如云客服、人工智能训练师,大量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县城;互联网下沉也为县域服务业打开了吸纳就业的空间,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家当快递小哥、外卖小哥、共享单车运营、社区团购运营、移动支付地推等。

“更热闹的中国县村”背后还有哪些助推力量值得关注?如何让数字化持续为实现乡村振兴服务?代表委员和专家认为,还要从数字化治理、数字普惠金融和数字化就业等维度来持续推进。

资料图:近年来,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持续强化“高新”发展内核,发挥“领跑”作用,在山西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中的“头雁”效应日益显现。陈金花 摄

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 村里百姓也少跑腿了

随着数字化的普及,基层的数字化治理水平提升。尤其在生活方式和公共服务上,城乡间差距开始缩小。

中国更多县城、乡村的居民也能享受足不出户就能用手机办事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5月底,全国已有400多个县域在支付宝上设立“数字市民中心”。缴社保、查公积金、养老金认证等不用跑社区,线上就搞定。

如今,在中国最后一个接入国家电网的西藏阿里地区,在2020年入网前,当地居民就已经能在支付宝上缴电费了。在江西一座叫新余的五线城市,当地政府因为手机上的数字公共服务已经足够全面,叫停了一幢造价两亿元的市民中心的建造。

全国人大代表王萌萌说,在去年防疫的时候,很多村的“两委”登记和上报防疫信息还是手写的,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一不小心就容易错误,工作效率比较低。因此今年,她建议在数字乡村的建设中,提升基层数字化治理能力,让咱们的老百姓也能和城里的百姓享受一样的政务服务,少跑腿甚至不跑腿。

今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工商联副主席周桐宇将把《加快弥合“数字鸿沟”推动数字经济平衡发展》的提案带上两会。她认为,中国城乡间的数字鸿沟,已经从过去的互联网普及率差异转化为数字服务利用之间的差异。

周桐宇认为,中国城乡“同网同速”的时代正在到来,但在通过互联网获得生活和工作所需的信息并以此产生收益上,中国城乡居民还存在明显差距。她建议总结数字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与模式,作为全国“样板”向其他地区推广。

城市公共政策专家李铁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数字经济对于弥补中西部地区县城和大城市特别是发达地区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可以解决空间上的要素资源再分配问题,特别是公共服务资源的远距离传输问题。

资料图:图为位于山东临沂的田园综合体项目。高小愚 摄

数字金融有望成乡村振兴加速器

近期中央在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多位专家认为,数字技术的下沉,也为县域乃至农村带去了数字金融的下沉,为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提供了资金周转和扩大再生产的支持,进而为县乡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及团队长期研究中国数字金融的发展趋势,他们发现,移动支付打破了贯穿东西的著名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这意味着东西部地区的金融可得性差距大大缩小。

黄益平表示,数字金融还在逐步跨越城乡间的发展不平衡。“在当前由脱贫攻坚全面转向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以数字金融为代表的数字新基建有望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江西农民刘迎锋通过网商银行的卫星贷款将城堡的土地从几百亩扩大到上千亩,在老家种田的收入,是她和爱人在城市打工收入的四五倍。

如今,全国农村种粮大户如今还能通过手机,将土地的LBS定位发送至卫星,网商银行根据卫星回传的土地面积、作物类型、作物成熟度等信息决定放贷额度,贷款还能随借随还。

全国人大代表王萌萌表示,未来,农村金融就是围绕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来服务的。她印象深刻的是,去年夏天安徽汛情告急,150万经营性农户在手机上申请到了抗洪免息贷款。“这一农村金融的一次小实验,让我们相信未来农村金融因数字化而更普惠”。

资料图:浙江瑞安曹村镇天井垟风光。范宇斌 摄

数字技术创造新就业 吸引年轻人回流

数字技术下沉带来新就业,有利于个体发展和县乡域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年轻人回流,将持续拉升中国县域经济的消费动力和经济活力。

数据显示,小镇青年在家门口为大型互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做客服的机会越来越多。微信、阿里、京东、拼多多、电信、联通、移动等公司都将人工客服外包出去。

在安徽农村做村官这些年,王萌萌在调研中发现,越来越多农村青年、小镇青年有了返乡意愿,同时他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自己回家能做什么,家乡能为他们提供什么。

王萌萌表示,今年会在提交的人大代表建议里继续呼吁出台、完善激励措施,将返乡创业人员引向新领域,以及数字化下沉带来的新岗位。“我希望国家层面出台更多支持政策,吸引年轻人返乡就业和创业,支持乡村振兴事业。”

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工商大学MBA学院院长钱水土认为,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普及应用,以即时配送、直播电商、智慧门店等为代表的新业态开辟了新的市场需求,获得了大量用户支持,也创造出持续增加的新职业、新岗位。这些新的就业形态容量大、进出门槛低、灵活性和兼职性强,使得更多年轻人乃至年龄更大的县镇及农村创业者、参与者能加入其中,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钱水土表示,这些以人为核心的变化,正是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也让中国县城有机会在经济内循环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李铁说,如果没有各种数字经济的支撑,我们很难熬过疫情期间社区封闭和居家隔离的时刻。未来,这种经济模式的能量还会无限放大。“毕竟我国城市化发展还涉及到几亿人口的加入。其中城镇居民的相互服务,就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这显然会推动就业人口持续增长。”

【责任编辑:李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