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什么是公共艺术的“公共性”?艺术专家给出答案

作者: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年05月05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近日,“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重聚”论坛在北京举办。时代美术馆馆长赵燕与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创始人鲍栋、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感官共域”参展艺术家杨茂源,围绕“从众望到共域——公共艺术为谁而做”主题展开对谈,探讨公共艺术中的“公共性”。

艺博会时代美术馆展位

“感官共域”公共艺术项目,从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众望”单元中精选出最具标志性、传播性、参与性的当代艺术作品,落地北京、成都、重庆的华熙LIVE空间中。在讨论何为公共艺术的“公共性”时,论坛嘉宾从不同侧面解读,但都将公共艺术指向公共、开放和连接。

从左至右,依次为鲍栋、赵燕、张子康、杨茂源

张子康认为,“公共”意味着大家都能够进入的场域,不是私密空间,是艺术与自然与人的互动方式。鲍栋表示,公共艺术取决于观众和它的关系——一个公共艺术作品放在家里没人看到,就不能称其为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是为公众而做。

而引起杨茂源对公共艺术的兴趣,在于它激发了艺术品的开放性,“美术馆中的艺术作品有一种跟观者一对一的关系,而公共艺术会在公共空间里面跟不同的人发生关系,在社会和人群中发挥价值”。

赵燕认为,能否引起公众的注意力和讨论、能否与公众产生情感上的连接,是决定一件公共艺术作品价值的核心因素,“艺术作品不应该仅存放于美术馆中,一定也要走入公共视野,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当中”。

宋三土作品《宇宙幻想发射塔》

杨茂源作品《向上看》

颜石林作品《你好》

时代美术馆为扶持青年艺术家发起的“种子计划”中,有10位艺术家带来20余件作品在本次艺博会中亮相。时代美术馆还邀请李赢、刘亚洲、宋三土、颜石林、杨茂源、周力等6位当代先锋艺术家,开展“因地制宜”的创作,将11件大型艺术作品植入相应的场域空间之中,让公众以“参与者”的身份,打开感官,与作品产生交互体验。

赵燕说:“以人为本的社会,所有的创造都是为人服务的,艺术是最能够和人产生连接的,无须语言文字,好的艺术作品,每个人都可以和它对话。”

陆天聚场

陆天市集

陆天美术馆

(本文图片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郭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