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时代新知
【新书推介】
《大局:知名学者共论中国新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一书,是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新时代学习大家谈”系列学术讲座成果的结集。该书聚焦当代中国的伟大变革,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研究范式、哲学思考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令人耳目一新。
体现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本书的宗旨是“用学术讲政治”。“讲政治”是讲党的意识形态,讲党的创新理论,讲党的政策部署;“讲政治的方式”,是导读和解读、分析和阐释,力求讲出政治背后的东西;“用学术讲政治”,就是从学理角度,深刻分析党的方针政策背后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研究客观规律,讲清楚“所以然”。本书辑录的九篇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比较政治学、法学等多个学科角度,对党的创新理论、党和国家重要决策部署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理论阐释,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理论贡献和使命担当。
在研究范式方面作出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本书倡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跨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为支柱的研究范式,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有益探索。比如,本书收录的林毅夫的《中国经济学创新的立足点》一文,以中国的经济改革为研究对象,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创新要立足中国实践经验,运用好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并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提出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体系。再比如,韩毓海的《关于文化自信》一文,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和跨文明比较的视角,揭示中华文明的历史连续性、包容性和统一性;继而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入手,分析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明的优秀成分在唯物论、辩证法、以人民为中心等三个方面实现了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通过多学科的独到诠释,凸显本书“用学术讲政治”的主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于鸿君、尹俊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方法初探》一文,提出了三种类型的研究方法,即规范研究、定量实证研究和定性实证研究,这三种方法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马克思主义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基础方法;同时,由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广博,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外交、国防等方方面面,既有对各领域历史经验、实践探索的归纳概括,又有针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出的各项战略规划和方略,任何单一的研究范式和学科方法都无法独立承担起研究和阐释的使命,因此必须打破学科边界,综合运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统计学、民族学、人类学、生态学等学科以及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对创新理论从本体论、认识论等层面进行阐释。综观本书辑录的九篇文章,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这些文章把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要求精要概括为四个方面:回归原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基点,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根基;选取支点,以跨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为工具;找准结合点,兼顾理论研究、实践对策与阐释宣传。这一提炼,具有本体论、认识论的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跨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为工具,既具有返本开新的意义,也具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则是党的创新理论研究的源头活水。同时,本书兼顾理论研究、实践对策与阐释宣传,突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的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和整体性,体现了系统观念。比如,潘维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一文,从马克思主义的永恒真理性与历史实践性出发,把“出色的大政方针”“统一的思想路线”“明确的政治路线”“严谨的组织路线”提炼为中国“良治善政”的四大要素,并结合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传统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提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对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而言,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是学术研究的富矿,亟待我们创新方式方法,从原理上、学理上进行深入研究阐释。本书为我们的学术探索提供了一个范例。
(作者:吴浩,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副教授、丝绸之路研究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