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理论 >正文

【专家学者看两会】生态治理需要“三观”并立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年03月17日

  作者:柯水发(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特别关注内蒙古的自然生态建设,提出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的新构想和新要求,生态治理再次成为焦点话题。生态治理对于确保我国的生态安全和民生福祉至关重要,生态治理需要树立“系统观”“民生观”和“自然观”,三观并立,统筹推进。

  生态治理需要树立综合的“系统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怎么摆布,要做好顶层设计,要综合治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这与他此前提出的“要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看待问题,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应该统筹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治山和治林等”一脉相承。将系统观点运用在生态治理中,要求我们必须将生态治理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以系统思维考量、以整体观念推进,这样才能顺应生态建设规律,取得生态治理的最优绩效。

  一方面,有必要基于系统观,按照自然生态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以及山上山下、田上地下、林草内外、沙漠表里、岸上和水里、陆地和海洋、城市和农村、流域上下游等,进行系统修复和整体保护,实行源头治理、协同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并举,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必须打通山水林田湖草沙之间的“关节”与“经络”,增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提升生态产品产出和生态服务功能发挥水平,维护生态平衡,确保生态安全。

  另一方面,生态治理的系统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观念,加强顶层设计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宏微观管控结合,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整体推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治理建设,学会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和综合账,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有效克服生态治理碎片化问题,建立多部门、多层次、跨区域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构建统一规范的协调机制、共享机制、开放机制和融合机制,完善生态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提升生态治理现代化水平。

  生态治理需要树立人本的“民生观”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明确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良好的生态、干净的水源、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改善生态环境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因此,有必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治理民生观,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秉承坚持生态为民、生态利民、生态惠民的价值取向,通过加强污染防治、生态治理和生态建设,加强生态修复、恢复和保护,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果,构建安全的生态屏障体系,提高生态安全保障能力。

  此外,通过生态资源市场建设,支持生态资源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和有序利用,提升生态资源价值的变现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让人民群众生活在蓝天白云之下和青山绿水之间,让人民有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生态治理需要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生态治理既是政治问题,也是科学问题。生态问题需要我们以科学精神,遵循自然和生态发展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政策、管理方式和技术去加以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比如,有些地方种树还林,把农耕地改了,有些地方不适合改造沙漠,反而花高成本去改造,这些都不行。首先要做好研究、搞好规划,朝科学的方向去改造,不顾实际就会南辕北辙,赔了夫人又折兵、竹篮打水一场空。这生动地阐明了生态治理建设需要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要解决生态危机,必先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因自然而生,也靠自然而活。人类生活所需均直接或间接来自于自然,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存必需的空气和水,而且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没有自然的给予,人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民生改善。因此,需要树立生态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摒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传统思维,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倡导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从而对生态系统加以保护和恢复,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使其造福人类。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通过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如修复森林不仅能够提高生物多样性,还可固碳,减少滑坡,从而保护人类。

  此外,还有必要深入把握自然发展规律和生态治理的科学规律,完善公众认知与环境治理体系、空间规划体系、生态工程实施体系、绩效评价监测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等,尊重和挖掘本土绿色有效的治理经验,融合现代化的治理新技术,科学精准地治理生态问题,持续提升生态治理水平。

  生态治理,重任在肩,道阻且长,行则可至。生态治理,“三观”并立,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24.1%。”。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和各族人民勠力同心砥砺奋进,美好生态愿景定能变为现实。

 

【责任编辑:梅潇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