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声音 >正文

“代表通道”里的青年故事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王鑫昕 胡春艳 杨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年03月10日

    3月8日开启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迎来了一位95后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管理员邹彬。在回答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现场提问时,邹彬说起自己的成长故事。

    “刚刚走过来的时候,脑海里忽然想到第一次到城里的建筑工地打工时的场景。”邹彬说,那时工友们都笑他“傻”,因为当时墙砌得越多,工钱就越多,但他只要觉得砌得不美观就推倒重砌。他认为,那时可能就是他对工匠精神认识的萌芽,认为干活“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标准”。

    2014年,邹彬参加了中建五局技能比赛,拿下砌筑组第一名。随后,他又陆续参加了行业更高级别的比赛,一路过关斩将,最后进入国家集训队。邹彬对自己的实操技术有信心,但由于他对几何知识、图形测算几乎无法理解,直接影响了作品美观。

    “那时,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坚持下去,为国出征,吃再多苦我也不怕!”邹彬说,计算不准图形数据,他就砌好一面墙,对照图纸检查误差,再把墙推倒,重新开始砌。8个月时间里,他就这样反复训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邹彬获得砌筑项目优胜奖,实现了中国在该奖项零的突破。那一刻,他对工匠精神又有了另外一层认识——“要用十足的韧性接受挑战,要用十足的耐心追求极致”。

    今年参加全国两会,邹彬建议加快推动农民工向新型建筑产业工人转型。他说:“我特别想对更多的农民工兄弟姐妹说,坚持干一行、爱一行,成长为大国工匠,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齐嵩宇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红旗工厂技术处外网维修工人、首席技能师。2004年以来,他共取得33项发明专利、获得28项国家科技创新奖,被称为“生产线上的发明家”。

    他在今天的“代表通道”上说,为了解决困扰全球汽车行业的某项重大焊接技术难题,他经过3000多次实验,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填补了国际上在这些领域的空白。为了突破车身轻量化技术中的铝合金成型难题,齐嵩宇研发的相关技术使车身重量减轻了40%,打破了国外垄断,并成功应用到红旗汽车的生产线上。

    能取得这些成绩,齐嵩宇坦言自己很幸运,“因为国家的强大,才有一汽的高速发展,才让我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

    当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也说起自己战“疫”工作中的青年故事。

    2020年农历正月初三,张伯礼作为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投身抗疫最前线武汉。当时到机场接他的是一辆私家车,司机是一位30多岁的企业家,从黑龙江独自驾车到武汉支援。

    “我问他:你的油钱谁给出呢?他说自费。下车时我对他表示感谢,他说,彼此彼此,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在武汉期间,前方需要大量中药。张伯礼曾给一家中药企业打电话求援。“我的条件很苛刻,每天要几万副,但你要答应我供药不能断,熬好了还要送到方舱。”那位企业负责人毫不犹豫地说:“你甭说了,为了救命,我都答应。”

    “你说谁是最可爱的人?”张伯礼说:“在武汉战‘疫’中,不管是冲锋陷阵的,还是默默无闻的,只要是为我们抗疫作出贡献的人,都是最可爱的人。”

    面对独生子女一代,张伯礼一度有些担心他们能不能顶得住?后来,他看到80后到00后的青年占整个队伍的70%:80后是主体,90后是先锋,00后是新锐。“在抗疫中,他们不怕牺牲,勇于奉献,通过了这场抗疫的大考。”

    本报北京3月8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王鑫昕 胡春艳 杨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